![]() |
![]() |
|
|
“营”造品牌 7 上页:第 1 页 【专家会诊】 品牌之路水到渠成 主治医生:耿鸿武(北京某医药公司副总裁) 诊断: 孟副经理可能对自己的产品太没有信心,或是太不懂得品牌。 “靠促销不能成就品牌”的想法本身就是一个误区。品牌产品就不需要促销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孟副经理渴求走品牌之路可以理解,但若对品牌没有深刻认识或存有认识误区,则会使品牌之路走向歧途。根据本案所述,孟副经理目前所做的一切工作本身就是品牌塑造的一部分。品牌之路水到渠成,绝不能急于求成,因为品牌不能在一夜之间创造出来,而是企业经过长期努力、投入、推广,甚至几代人耕耘建立的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信任。 处方: 孟副经理大可不必为目前的品牌之路而苦恼。做好每一次营销、每一个市场、每天多卖一盒药,就是品牌的打造,产品迈向品牌并没有四两拨千斤的捷径。孟副经理首先需要了解产品是否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显著的临床疗效、较竞品的明显优势、良好的产品形象等,这是品牌之路的基础;其次是市场活动,做好现有的市场,逐渐增加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认可度,使消费者由对促销活动的认可逐渐转变为对产品自身的认可;第三,在品牌创建初期,促销没什么不好,促销本身就是品牌打造的一种方法,让更多的消费者有机会使用,产品才可能成为品牌,没人使用的产品估计永远不会成为品牌。 有销无营梦难圆 主治医生:杨昌顺(上海海虹•今辰药业 市场总监) 诊断: 在产品销售方面,孟副经理的“三条腿”走路在短期内有了成效,但在营销方面却缺了“一条腿”:各项举措似乎只有“销”(产品、渠道、终端)没有“营”(产品内涵建设、更广泛的传播、推广氛围营造、竞争壁垒构建等等),而后者才是产品品牌崛起的必由之路。 在高端市场,孟副经理把代理商折腾了一把,将6粒装胶囊放到商业渠道胡乱铺货,患者到社会药房拿货的结果就是动了医生和代理商的奶酪,也难怪人家一走了之,高端市场销售不下滑才怪。 低端市场的第三终端表面上看似“无心插柳柳成荫”,功劳在于“商业和医院的带动”,笔者以为不然。首先,商业推的是胶囊,第三终端火的是片剂,不是一码事儿。其次,医院不断下滑的推动力也不可能在短期内促成第三终端的火热。事实上,第三终端销量起来的原因有三:1.该药“在市场上不冷不热地卖了好几年”,对市场的培育有一定作用;2.孟副经理熟悉第三终端销售;3.制定了适合第三终端的客户促销政策和业务员管理政策。 本案的最大败笔在于将6粒装胶囊放到了商业,高开票,高折扣,让商业自己销售,此举纯粹“搅浑水”,本来清晰的品牌战略也因此偏离了既有思路。 处方: 对于孟副经理而言,打造产品品牌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1.继续走高端路线,全力扶持代理商开发医院、维护上量;2.第三终端继续现有思路;3.增加产品推广的学术含量,增加其他营销动作。在此思路下,孟副经理必须做的事情有: 完善“营”主体。聘请至少一个合适的产品经理,配以几个推广专员。由产品经理完成产品品牌打造需要做的支持工作,借助推广专员和其他招商人员共同实施。 提升学术内涵。任何一个产品自出生之日起,就不仅仅是研发者眼里的产品,也不是药品批文里描述的产品,它是一个融合了医药专家诊治经验的产品,因此,产品推广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产品学术内涵建设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卖点挖掘、支持论据、各种临床试验观察、诊疗经验及其他有益于产品推广的内容构建等。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企业若能给代理商提供专业的学术支持,必能增强代理商代理的长期信心和推广上量的能力。 扩大品牌传播。既然要打造品牌,一定范围的传播还是需要的。品牌传播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尤其处方药的传播有其特点,找准合适的传播点、传播渠道,持续不断地做下去,品牌一定会和销量比翼齐飞。泌尿系疾病处方产品的传播可以选择相关的专业杂志、网络、各级学术会等等,企业应该创造性地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尽可能低成本地扩大宣传面。 增强推广氛围。对于一个还不错的产品,代理商的要求还是比较少的,通常给一个稳定的代理环境就满足了,有压力不怕,怕的是企业不诚信,怕的是企业低价发货扰乱市场,怕的是企业自建队伍,丧失代理权。另一方面,企业的学术推广指导与实施也必能增强推广氛围。 构筑竞争壁垒。该产品有几个生产厂家,因此,“如何构筑竞争壁垒”也是孟副经理一开始就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一个产品,同时要打造出品牌,构筑一定的竞争壁垒是必须的。通常情况下,处方药构筑竞争壁垒有如下几个途径:1.中药保护;2.优质优价或单独定价;3.让对手在招标中落标;4.让客户牢记商品名;5.专利保护;6.收购对手…… 任何企业想要打造产品品牌,绝不能将产品交给某一个有经验的人,任其随意操作,对“营”的关注太少,甚至不加关注,营销缺乏系统性,品牌打造支撑不够,其战略就不可能得到落实。总体来看,S药业打造此新品品牌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不仅内部组织需要完善,在当前基本药物制度及新的挂网采购政策下还面临着新的外部挑战。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ycs7669@gmai.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