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营销也需要人文关怀 7 上页:第 1 页 重技术,轻人文 当然,人文关怀也不仅仅是对企业的员工,还应该有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合作伙伴在这里不作为重要来阐述了,如:零售企业一方面对供应商的苛刻,另一方面,竭尽所能“讨好”消费者,仅仅是表面上的“竭尽所能”。 重点说说企业的广告宣传。广告传播中的人文关怀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广告制作和传播重技术而轻人文,是我国内广告业界的普遍状况。广告不仅要合法,更要合情,要照顾到大家的情感,要考虑人文关怀的因素。不然,广告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有一个企业,市场部门报出来的广告预算是50万,总经理大感心疼,最后减到不到20万,制作和拍摄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但却在后来用这个广告片投放了数千万的广告费。这当然也没有问题,仅仅是拿一条广告片来播放是没有问题的,可广告片播放的受众是要考虑的,粗制滥造和生硬的广告在很多行业不但没有效果,还损失了大量的现有利润。 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例如恒源祥的广告,“制作”虽不算差,但没有一点“人文”味道。恒源祥的电视广告在全国多家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1分钟内,广告背景音从“鼠鼠鼠”一直叫到“猪猪猪”,把12生肖叫了个遍。在播放固定单一画面的同时,简单重复品牌名称和十二生肖,这种广告方式将给受众带来什么样的精神折磨? 一些痔疮、灰指甲、卫生巾的广告,选在吃饭时间播出,虽然制作上也很精良,但消费者在大快朵颐的时候看到这样的广告,会有什么反应?简直想把个电视砸了。某个卫生巾广告画面:一大片卫生巾飞到城市高楼的上空,把整个城市“盖住”,最后画外音和标版出来了:幸福的感觉•••••• 唉,作呕的感觉! 现在,人的需求更多地表现在精神层面,因此广告传播除了商品的信息和利益的驱动,还应有对人心灵的关注,商业广告发展的终极目标将是人文精神与商业行为的交汇。 重眼前,轻长远 很多人都在强调,广告唯一的作用是“卖货”,以至于不断出现挑战消费者忍耐极限的广告,这都是非常短视的行为。卖货是必须的,卖货也是肯定的,但总得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或心理愉悦的感受吧吧,否则怎么能“卖货”呢。我怀疑,现在某些所谓的咨询和策划公司是不是真的水平倒退了,或者是在哗众取宠,抑或是“矫枉过正”。 如果广告真的回到了只有“叫喊”的水平,中国再多几个诸如脑白金、脑黄金之类,那真正是营销和广告界的悲哀。 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对待员工方面,企业为了短期利益,损害员工的利益比比皆是,如:发生工伤或者女员工怀孕等等,一些企业就想尽办法解除劳动关系。那么,可以肯定,员工同样会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举动,如:偷工减料,消极怠工,大量串货,严重压货,抑或是诉诸法律。 最近看了正在热播的新版《三国》,尽管“口诛笔伐”不断,暂且不论拍得如何和人物的塑造怎样。单就主要人物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等人表现出来的人才观,战略观,国家观就足以让人敬佩不已。虽然这仅仅是小说,大有虚构的成分,但小说也不能独立存在和创作于真空吧。因此,小说、电影表现的重要人物所具有长远眼光,放弃蝇头小利的“种种壮举”,最终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董卓、袁绍、刘表等,只能在那个时代的纷乱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了。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jj001001@12.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