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医改的四个经济学问题及对策 7 上页:第 1 页 有句老话说得好:手里有粮,心里不难。“粮”是“不难”的根基。这里,我们又要说到第三个和第四个经济学问题了:谁在支付对价?交易对象值不值对价? 我们先来探讨新医改中的“谁在支付对价”。从表象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支付的主体有两个:一民众,二医保机构。因为某人去医院看病,医生开具的处方中有基本药物和其他药物,那么基本药物将由医保机构全额支付,而其他药物则由某人个体去承担或者某人个体承担绝大部分。这是表象上的,因为医保机构的实际支付款来源于财政。这个财政呢,又分为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都来源于税收以及某些债券发行,只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税收和债券品种不同,而交税或购买债券的主体为则为普通民众和企业。但我们又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企业的效益也是由普通民众创造的。上面一段好象是在绕口令,但我们却看到一个实质:医疗服务中是普通民众在支付对价。实质虽然一个,但是由于支付主体的角色和身份的不同,其利益方向也不同,那么这里支付对价的“能力”和趋向就不同。 对策:支付对价的“能力”很重要,因为涉及到了医疗服务的“信息不对称性”。(大的支付主体比如医保机构为了过程的效率,它完全可以配备全面的资源来判断其支付的合理与否,它可以聘请公共卫生专家来测定医疗服务的实际成本,也可以聘请效率专家来完善对价的有效率,也可以聘请医学专家来界定某钟医疗服务的基本特征和处理流程,也可以聘请监管专家来监督医疗服务的质量程度,而小的支付主体却不能。小的支付主体,就是单个的人,他如果是个学医的,他可以与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去谈判,说我需要这样这样,那么他的成本就有可能下来,因为医生开的处方我可以明白,可控。可是,目前,社会个体中学医的比率又有多少呢,那么医疗服务的“信息不对称性”就将控制着整个医疗交易,医生将主导过程,患者只需要去支付对价,而无法判断对价支付得合不合理。) 上海某三甲妇科医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性”例子。此医院的实质流程中,每一患者都被要求“癌症切片”化验。这种每次,就是对“信息不对称性”的滥用,因为普通民众并不知道癌症切片检验有何用,因为不知道所以每次都可以进行收费,因为滥收费就可以多发奖金。这就是典型的“宰了一群人,幸福我院人”。 所以,医疗服务类统一化、类标准化、类模块化必须要坚决执行,在新医改中。类统一化,实际上就是将某病症中的基本症状以及用药类型进行定量定性的固化,比如处方中基本药物必须占多少比例、或单处方金额中基本药物不低于多少比重等。类标准化,就是操作流程的标准化、诊疗服务动作的标准化、诊疗进程程序的标准化等,比如按病种付费实际上就是单病种的付费标准化。类模块化,就是某型症状的具体表征及相应解决方案的集成化,当病者出现此类症状时,照此模块治疗等。三化中,类统一化是战略,类标准化是执行分解,类模块化是高级应用。此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然,此3化自然会有质疑,分歧就在疾病的非标准化,但实际上,疾病虽非标准化,但肯定是标准化的基本症状+病症模块化。提3化的目的,就是“让付钱的人心中有数,付得对不对,值不值”。 另外,医保机构支付的部分,应该引入第三方托管机构来提升效率。关键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要具备独立精神,要具备公众认证资信,要具备效率提升的实质案例。为什么要引入第三方托管机构呢?因为医保机构本身不具备独立精神和独立技能,在效率管理上缺乏手段,在行政管理上易受官僚左右,在人数上也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第三方机构的收入获得可以从医保资金效率提升以及民众满意度的提升中分割,具体的操作思路此处略。 第四个问题,交易对象值不值对价? “对价”,作为公共品或商品来说,其价格机制是完全不同的。但无论是公共品或商品,其定价必然遵循一定规则,而不是无规则的乱收费。新医改,所要解决的对价问题,重心并不在降低成本,微薄定价;而是要扭转无理由的乱收费之风,而是合理收取医疗服务费用。 对策:价格是微观经济学的四大基本概念之一。同样,新医改中“对价”同样是个大课题,因为医疗服务中“对价”是“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而“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的关系是:“医疗服务价格”在前,“药品价格”在后,医生是个放大器。目前的困境就是因为“医疗服务价格”偏低,所以医生放大了“药品价格”。那么新医改目前改的实质方向就是:“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药品价格”降低,医生由“三极管”转化成了“二极管”。这么走,就算是很完美的。但是由于国家补偿资金的多寡左右了医生是“强三极管”、“弱三极管”、“二极管”的角色定位,所以目前很难对“对价”的分析,但从发改委的文件以及国家的现状来揣测,我们基本会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新医改中,小病对价合理,大病对价中度合理,不大不小疾病对价浅度合理。这样的话,得小病的人由基本药物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解决,得大病的人由医保、商业保险、个人来承受,而不大不小疾病则普遍对价上涨来对抗国家补偿的匮乏。 袁则红,创新管理学者,2006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策划专家,循环营销From EMKT.com.cn创始人,上海源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个人网站:http://www.cycyua.com。13601625695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