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筑世博营销的三道圈 7 上页:第 1 页 非赞助商:擦边球也要打出中国水准 目前中国企业法人数量达500多万家,而上海世博会赞助商只有区区50多家,其他众多企业如何才能分享世博平台呢? 事实上,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世博商机是一个大池子,“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借势世博营销不一定非得取得赞助商资格,就如同开车前往上海,如果不走高速公路,还可以走国道,只要目标清晰、路线正确,同样可以到达目的地。 非赞助商借势世博营销,应当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不侵犯世博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采取迂回策略,通过营销创新,取得借势世博营销的成功,“打擦边球也要打出水平”。 曾有上海一家房产公司因将其开发的一座楼盘命名为与“世博会”谐音的“士博汇”,并笨拙地直接复制使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词,而被判赔偿世博局40万元,并被罚款5万元。 同样在上海,另一家企业就高明许多——该企业在上海人民广场较显眼的一块巨型广告牌上,赫然写着一家网站 “2010世界看上海,博览上XX”的广告词。它不仅包含了“2010”、“上海”这两个关键词,更巧妙的是,还把“世”、“博”两字嵌入其中。尽管并不相连,但通过巧妙的排版处理,让人一眼联想到“世博”。 借势世博营销的三道“包围圈” 为保障借势世博营销的成功,中国企业应当以上海世博园区为核心,构筑三道世博营销“包围圈”。 内圈:世博园区 作为 “内圈”的世博园区无疑是借势世博营销的制高点。目前已有中国企业通过与各世博分场馆合作,成功“打入”了“内圈”。它们有的是作为世博各场馆的供应商,有的是分场馆的赞助合作伙伴,有的则直接在场馆内进行产品展出,另一些企业如台湾地区的企业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如“一茶一坐”等众多台湾餐饮企业就抢占了世博园区的诸多有利位置。 这些世博营销的幸运儿,一方面要通过现场有效的策略设计,成功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另一方面,不能仅满足于园区现场的品牌展露,而应通过在园区以外的广阔市场联动开展有效的品牌营销推广。比如可以策划消费者互动活动(如促销、抽奖、回馈忠诚客户活动等),与消费者在园区内有个“约会”,切实加深消费者的品牌体验。 中圈:上海区域 据分析,世博会期间,7000万国内外世博参观者都需要在上海发生衣、食、住、行、娱等多种消费,预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单在上海区域就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零售、旅游、消费品等行业的企业可以通过在上海设立或增设销售网点、加大区域市场开发力度等方式,在上海市场获得更大的收益。 外圈:全国乃至全球 在上海以外的更广阔地域,企业的发挥空间更大、受到的制约更少,因而可以放眼全国市场或国际市场的布局,开展世博借势营销。 比如,对于酒类品牌而言,一是可以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采取巡回图片展、电视电台节目、在标志性地段建设缩微展馆等,联合宣传世博,让消费者在了解世博的过程中加深对本品牌的认知;二是可与终端酒店或卖场联合推出附带本品牌信息的世博主题壁画、框画等,不仅能大大提高消费者对相关宣传内容的关注度,更可由此让本品牌的信息突破竞品专场酒店的封锁;三是可开展与世博主题相关的各种消费者互动活动和促销活动,如有奖问答、竞猜、喝酒抽奖赠世博门票等。从而让消费者不仅能在广告上看得到,更能亲身体验、互动参与,最好还获得实际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世博会尽管已经开幕,一些尚未搭上世博营销快车的中国企业,虽然失去了世博前商机,但此时应当把握时空,踩准节奏,抓住长达6个月的世博中商机,以及可预期的世博后商机,让世博营销平台真正成为企业成长的加速器。 (作者蒋文剑,资深战略营销与品牌管理专家,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长期跟踪观察和研究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与营销创新问题,先后成功为40余家大型企业提供战略、营销、品牌、企业文化等专业咨询服务。欢迎与作者交流13918125312, QQ:1093793358,作者官方博客blog.sin.com.cn/jiangwenjianblog)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