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汁可乐还能走多远 7 上页:第 1 页 有研究资料表明,果汁饮料的行业集中度还不是太高,行业前五强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到50%,这与碳酸/汽水饮料可口、百事两大可乐的垄断市场局面完全不同。这也就是说,汇源果汁虽然已是中国果汁饮料的一哥,但它面对的竞争对手不仅为数众多(比如农夫果园、鲜橙多、果粒橙、酷儿等),每一个的实力和市场攻击力都不是汇源能够掉以轻心的。这也从市场的角度告诉了朱大掌门,在他做得最好的地方,还有一群大鳄正对他的一哥地位虎视眈眈,还需要他付出更多的努力。 从这些情况分析,更是让人觉得奇怪:如果果汁可乐作为一种新口味的果汁,那么为什么不踏踏实实的在果汁这个不断扩张的市场里,利用自己一哥的身份来强化品牌,稳固地位呢?非要搞出一个跨另一个细分市场的产品来扩充产品线,用这个产品来跟谁竞争呢?农夫果园?鲜橙多?还是可乐? 如果是要进入另一个细分市场,为什么要进入一个在萎缩的,而且是一个垄断竞争格局的市场?为什么不选择茶或饮用水市场?汇源果汁拿什么来和可口可乐所代表的正宗的美国文化以及百事可乐所代表的的年轻与激情来竞争?用“源自中国、汇入大海”?如果是这样,那么在产品的推广中怎么都没有这些要素? 朱大掌门的50个亿究竟要换来什么? 朱大掌门的发家经历告诉大家他绝对是一个资本运作的高手。从早期的用还没生产出来的产品来租用生产设备,到后来的和大摩、高盛的周旋,都告诉大家我们的朱大掌门深谙资本运作之道,他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得到这些想要的东西。 那么他究竟想要什么呢?品牌的强势?有关网络调查数据表明,2008年消费者对果汁饮料的关注度分别为:汇源33.55%、大溪地诺丽22.2%、农夫果园12.01%、露露果园11.35%、可口可乐9.7%。汇源超出第二名10个百分点,于是比较明显。但同期的碳酸/汽水饮料关注度为:可口可乐44.05%、百事可乐13.63%、七喜11.29%、雪碧4.49%、非常柠檬1.55%、非常可乐1.36%、芬达0.91%、美年达0.61%、醒目0.49%。这个数据很明显的看出消费者对两大可乐关注度远远超出国产品牌,国产品牌在这个这个细分市场里的竞争局面非常糟糕。 经过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消费者对汇源果汁的认知还是集中在果汁领域内,而对于碳酸/汽水这个领域,除了两乐的强大压力之外,还有其他品牌的竞争。而且,相关研究机构2009年提供的数据表明:年轻(特别是18岁以下)的低收入(1000元以下)者更喜欢碳酸/汽水饮料;18岁以上的消费者更喜欢和果汁饮料。 这也就是说,碳酸/汽水饮料的主流消费群体非常集中,而且收入不高;果汁饮料的主流消费群体反而是社会的普通大众,而且收入更加范围广泛。朱大掌门想通过进入碳酸/汽水市场来加强品牌的强势,似乎有点行不通。其中最关键的是消费者已经认定了汇源就代表了果汁饮料,这时候朱大掌门的果汁生气了,如果它作为一个推广的口号或噱头,倒是很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在消费者关注之后,会发现生气的果汁什么也不是,既不是以往认知的果汁也不是碳酸/汽水(因为生气的果汁究竟是什么朱大掌门没说,这于当年的非蛋糕同出一辙),那它究竟是什么呢?消费者会很迷惑,同时它使用的是汇源品牌,这种迷惑同样会削弱消费者对汇源这个品牌的认知。如果这时候大溪地诺丽、农夫果园加强果汁的攻势,果汁一哥的位置会有什么变化也说不定,对于这些个位置靠后的品牌而言,绝对是个机会。因为朱大掌门在果汁市场还没有完全取得强势的时候,把资源和精力转向了另一个更为残酷而且是机会更为渺茫的战场,这不是给果汁的其他品牌带来了机会吗?这也印证一句话:堡垒往往都是从敌人内部攻破的。 作为一个资本运作的高手,朱大掌门会犯这种企业管理的错误在可以理解,而且汇源果汁内部的一直也就在混乱和秩序中平衡。但是,当我们从朱大掌门“企业做大了就是要卖的”名言中,似乎又看到了推出果汁可乐合理的东西。 是啊,可口可乐买不了果汁,但买个汽水还是可以的吧;买了这个汽水的同时或者之后,“顺带”把生产这个汽水的企业也买了吧。 从两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被他们收购的国产品牌无一例外的走向消亡。如果果汁可乐真是被收购了,它的路也到头了。 但是,我们又有了另外的问题:1、如果果汁可乐做好了,能卖掉吗?(如果卖不掉朱大掌门没有任何损失,反而有更多的收获,只是这个可能性很小);2、如果果汁可乐做的不好,能卖掉吗?(或许卖得掉,但价钱不会太好,但无论如何还是卖掉了,圆了朱大掌门的买卖梦);3、如果果汁可乐直接没活下来,能卖掉吗?(这又回到早几年的并购案的状态,只是这个状态中朱大掌门的情况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这也是朱大掌门绝对要杜绝的风险)。 这样看来,有一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最大:朱大掌门利用大量的资金和现有的渠道造成果汁可乐蒸蒸日上的趋势,在这种强劲的势头下,把企业卖个好价钱。 这不禁让人想起某位著名的音乐家说的一句话: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是音乐家是有国家的。可以把这句话改写一下:产品是没有国界的,但品牌是有国家的。 黄登平 企业咨询师、培训师。多年市场营销From EMKT.com.cn实战经验,历任数家知名企业高管,专注研究连锁加盟、战略营销、渠道与终端、人力资源等等多个领域。MSN邮箱: davidpierrewong@hotmai.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