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评说张良之运筹帷幄 7 上页:第 1 页 汉留侯张良(字子房)出身韩国贵族,为报灭国之仇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失败后逃避通缉,隐居期间“一桥三敬履”巧遇黄石公,“孺子可教”,意外得到姜太公吕尚所著的《太公兵法》。再入反秦浪潮,只有刘邦能听懂他的奇谈高论,便视刘邦为己主。辅佐刘邦击败秦兵入咸阳,设计为刘邦逃过项羽鸿门宴,劝刘邦烧绝所过栈道以示无意争夺中原之意来麻痹项羽,劝刘邦封韩信以名换实,集结四方诸侯会战垓下,最后打败楚军。刘邦欲废长立幼,吕后用张良计使刘邦改变主意,得以稳固朝野。所以张良的计策成了出奇制胜的代名词,后人把好点子、好计策称为“张良计”。张良计的特点是在遇到无路可行时,总能另辟蹊径,别开洞天。所以,后人为赞叹张良的智慧,坊间流传一句俗谚:“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张良给刘邦(及其家族)所出的五个奇谋:首功(入咸阳)、救主(鸿门宴)、避敌(烧栈道)、灭敌(战垓下)、护主(保太子),皆有“过墙梯”之效。 刘邦评价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还不够全面,张良不仅善于为主人出谋献计,也善于为自己规划生涯。遇到千难万险能够挺身而出,危难时刻大显身手,而在功成名就之际,又能全身而退,没有因功高盖主而招致杀身之祸。“谋进万难之前,身退功成之后”也是对张良的另一个侧面写照。 将在前,相在后,士在侧,张良一直坚守自己“在侧”的位置,始终没有给刘邦留下“篡逆”的嫌疑,所以,张良比诸葛亮更有将策划职业进行到底的决心。 自春秋战国到三国时期,前后历经近千年,中国策划思想实践历练成熟,再经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两朝又近千年,中国策划思想总结精练到位,社会从敢于策划,到善于策划,再到乐于策划,形成了从官方到民间,道、法、术、器齐全的策划思想体系。反观这2000年的历史进程,在惊叹中华策划思想文明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其中的遗憾——中国策划思想出自政治军事竞争,也运用于政治军事竞争。成熟的思想体系,周而复始地运用于固定的领域,加之固步自封的封建王朝体制,导致策划思想后来停滞不前。 加入了“职业化”的认识,这时,策划的概念应当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竞争目的,由决策者信任的职业谋士,在充分掌握竞争状况的前提下,发现与利用规律,运用某种方法,进行预先决策的思维方式。 也许就在罗贯中落笔《三国演义》的同时,欧洲迎来了文艺复兴,似乎东西方早已约定好了分工,一旦东方完成策划思想的原创,西方就开始另开领域发扬光大。 李永群:资深营销From EMKT.com.cn策划人士,记者出身,系统受过商务策划原理和实务的培训,曾主持策划康姿美特汽车用品连锁项目、虎牌控股集团品牌运营推广等多个项目策案,懂战略,会规划,善学习,精战术,特别在连锁运作、活动(促销)策划、品牌运营推广、营销谋略方面有着独到丰富的营销和策划思路。联系手机:13335887877 电子邮件>>: tongjunjushi@16.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