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宁换标用意何在? 7 上页:第 1 页 问题不是LOGO 李宁的更换LOGO,必定有它的原因,笔者也支持。因为,一个品牌最容易让人们看到自己改变的方法就是通过“变脸”来与过去划清界限。早期的可口可乐更换中文字体、肯德基更换LOGO以及我们的海尔更换LOGO等都能说明这个问题。 然而,笔者觉得,对李宁而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LOGO的好坏,更不在于广告语的好坏,而在于品牌内涵的稀释。 10年前,谈到“李宁”时,可能所有人的感觉它是“中国的耐克”。而今天再提“李宁”时,人们会有什么感觉呢?因为真正的耐克就在身边,李宁不再是“中国的耐克”了,甚至更糟,给人感觉跟那些“地摊货”没有什么两样。 然后,我们在问消费者“李宁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的时候,可能绝大部分人也是答不出像样的答案,可能会说“把LOGO去掉了,可能看不出谁是谁的产品”。这就是问题。 笔者认为,李宁在最好的创建品牌时期,却没有与耐克、阿迪达斯进行有效区分,在产品设计层面与他们雷同,只是在价格上比他们更便宜而已。这就导致李宁“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陷入“上面打不过耐克,下面打不过地摊货”的困局。 大家有没有想过,耐克近期的销量为什么上升,而阿迪达斯的销量却下降?“看热闹”的人会说“耐克的宣传更好”,而“看门道”的人却会说“阿迪达斯与耐克长得太像了”。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营销界,一个物种跟另一个物种长得太像的时候(或靠得太近的时候),其中一个必将会衰落。阿迪达斯的问题就在于此,同样没有跟耐克有效区分,至少在中国市场上越来越成为耐克的“替补品牌”,也就是说,人家买不到合适的耐克产品时才去考虑阿迪达斯。这种角色不得不让阿迪达斯陷入困局。 这种问题在PUMA身上也同样存在,也是PUMA的处境更加糟糕的根本原因。因此,李宁借用这次“变脸”的契机,应该把核心工作放在品牌战略的“变革”上,一定要与耐克、KAPPA进行有效区分,更要把自己从那些“地摊货”的队伍里拯救出来。 不是买不起,而是看不起 怕定高价,是我们本土品牌的通病。就怕定了高价,消费者就不买。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海尔的产品不比进口品牌便宜,青岛啤酒也不比进口啤酒便宜,蒙牛特仑苏也不比进口牛奶便宜,但为什么就能卖得好?难道这些行业就特殊到“例外”的地步吗?显然不是。 当今的消费者基本上走出“饥饿”年代,手头并不缺钱,他们不买你的产品,不是买不起,而是看不起。尤其,80后、90后的消费者更是如此。他们为了让自己更加体面,哪怕分期付款也得买“LV”、“D&G”的包,也不会去买“梦特娇”或“金利来”的包。所以,你的价格再低也没用。 李宁在新的广告里高调提出“你不了解90后”,言下之意是“就我了解90后”。然而,笔者去李宁的专卖店看他们的新产品时发现,产品除了把新LOGO贴上去之外,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与“Make The Change”的广告语形成很大的反差。 也许,我真的不了解90后,但我坚信耐克了解,KAPPA更了解。李宁未来的改变,重心根本不在于“改变广告语”,而在于产品设计上的真正突破。 怎么突破?笔者的建议是放弃跟随耐克、阿迪达斯,瞄准KAPPA,并与其背道而驰,站到它的对立面去吸引那些不太喜欢KAPPA的90后,而且在价格上也要与KAPPA看齐,甚至比它更贵。因为,虽然KAPPA没有提出“90后KAPPA”,但人家的目标消费者早就是90后了。 经营感受,体验制胜 李宁提出“体验制胜”的概念,笔者非常认同,也希望李宁在这一点有所作为。笔者坚信:未来的营销属于“体验营销”,未来的战争在于“价值垄断”。 那么,体验营销应该怎么做呢?多数企业的理解是,在他们的零售店搞一些设备,让进进出出的消费者过来感受一下,试试看或用用看。因此,当你去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营业厅时,会看到很多眼花缭乱的体验设备,却很少人去真正体验。 笔者认为,销售终端上的体验只是你品牌体验的一小部分,更大的体验还是在其它的触点上,更在于你支撑你新形象的着力点上。 笔者把消费者的体验分为六大感受,即:满足感、信任感、归属感、身份感、自豪感和新鲜感。一个品牌要想真正实现“体验制胜”,在这六大感受上必须做到与众不同。尤其,在“满足感”和“信任感”上,必须有足够的理由征服消费者。 90后凭什么一定要买李宁?又凭什么信任“李宁就是90后的最佳选择”?这两个问题正是李宁目前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李宁把这两个最根本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其它的“归属感”、“身份感”和“自豪感”就更不用谈了。 “90后”是中国典型的“富二代”,他们比“80后”更具“自我意识”和“消费意识”,更加注重“身份”和“面子”。这对“瞄准90后”的李宁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在品牌上与耐克、KAPPA站在一个队伍里,并且跟他们还有明显的不同。 然而,这不是简简单单地聘请几个国外的运动员来代言品牌,更不是把中文广告语换成英文广告语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化的变革工程。 在此,笔者希望李宁的这次“换标”行动不仅是表面的“变脸”,而是本质的“变革”,并衷心祝福他们有个好的收成。 包.恩和巴图:著名营销专家,擅长从消费者角度研究品牌的专业人士。16年来专注营销,扎根营销,率先提出“问题经营”、“消费者洞察”等营销思想及相关方法,首创打造强势品牌“六感法则”理论框架及实战手法。擅长:营销战略规划、新产品上市策划、品牌传播与管理。个人专著有:《中国营销50问》、《品牌入侵-创建强势品牌六感法则》。个人博客:http://blog.sin.com.cn/baoenhebatu,个人邮箱:enhebatu@26.net。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