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2C:扔掉价格战,在顾客的顾虑中找到摧枯拉朽的新优势 7 上页:第 1 页 价格战是死局 先谈谈营销基因这个词,真正的营销人应该把菲利普•科特勒的STP当作自己的营销基因,STP(战略性营销思维)包括三大要素:“细分市场”(Segmentation)、“订定目标”(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 如何做到这一点?很简单,两步走:第一步,找到你的竞争对手;第二步,在比较中找到你的竞争优势。 很多电商放言,我们在网上没有竞争对手啊。有没有这种情况?有!譬如笔者所操盘的LOVO,目前自有品牌的家纺B2C,的确算是一个空白市场,基本上没有规模化的竞争对手。 但事实上,对于消费者而言,她才不会去区分,谁是网络品牌,谁是实体品牌,你是网络品牌我就对你客气一点?他是实体品牌那就对他挑剔一点?别犯傻了!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她只会思考,值不值得?值不值得买?值不值得信任?性价比,这是一切购买行为的先决条件。 如何找到你的竞争对手?只需要问消费者一个问题:不在你这买,他们去哪买了?那儿,就是你的竞争对手!3C产品不在你这买,他去哪买?是新蛋么?是国美苏宁永乐么?如果是,那它们就是你的竞争对手,你就需要针对它们制定你的竞争策略;T恤不在你这儿买,她去哪儿买?是麦考林?是淘宝?是优衣库美邦H&M么?如果是,那它们就是你的竞争对手,你就需要针对它们制定你的竞争策略。 找到竞争对手后,接下去就好好包装你的竞争优势,就算是实在编不出什么优势,至少也得显得有点与众不同吧,有时候就是因为那么点儿不同,消费者就认定你了。 譬如服装行业,说实在的,要在这个行业里面,找出各自的竞争优势和生存空间,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前胸后背两爿布,能折腾出多大的花头?但这绝对不是VANCL们死磕产品和价格的理由。 还是让我们看看实体吧。 ZARA打的是速度,极速的货品更新速度,12天上货周期,1周2次新品到货,1个月1次橱窗陈列更新,它利用新鲜感,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光顾频次,这就是它死活不打广告还活得如此滋润的原因。 H&M玩的是流行,川久保玲、JimmyChoo、拉格菲尔德这些超大牌的设计师,都曾为其开发专款产品,凯特莫斯、麦当娜们是它的忠实拥趸,再加上毫无门槛的定价策略,“人人都享受得起的时尚”,让它睥睨群雄。 UNIQLO走的是简约舒适,清一色的基本款,不玩花活,你甚至都很难说它有什么设计感。但就因为是基本款,你一定会需要它,一定会时不时的想起它,尤其是他的UT和UJ,疯狂的走货。今年美邦也开始亦步亦趋推MT了,至于VANCL今夏的29元VT,只能说学成了四不像,不过好歹还有29元的超低价撑着,否则就丢脸丢大发了。 听说GAP今年也要在中国开店了,请了Young&Rubicam和Mediacom为其提供创意、公关、媒体策划和购买服务,世界5强快时尚品牌齐集中国,这下够热闹了。 那么,我们的电商们,你又准备如何和你的对手们竞争?你如何和淘宝小C们竞争?你如何和其他的B2C们竞争?你如何和线下品牌们竞争? 价格一定不可能成为你的竞争优势,因为就算你能比线下品牌们卖得更低,但你又如何比其他的B们卖得更低?大家都是半斤对八两,根本不可能有哪个品牌,能像格兰仕,或者飘柔9块9那样,利用规模成本优势,祭起价格大旗横扫一切,因为网络市场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规模。 其次,即便你建立了一定的规模优势,这时另外一个对手获得了大批融资,就是跟你死拼价格,你怎么办?要知道,舍得花钱的可不是一个网站,接二连三的价格战你能坚持多久?你要建立多大规模才能挡得住别人的奋不顾身?(关于电商的规模宿命论,我们另外再讨论。) 既然价格不是你的优势,你如何寻找?继续问消费者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在你这儿买?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