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奶粉怎么了? 7 上页:第 1 页 洋奶粉乘机崛起 2008年的奶粉危机造成了国外奶粉在中国市场的一次大提速,2009年上半年全球原料奶的价格下降,但洋奶粉在中国却不断的涨价,中国消费者的口袋被这些洋品牌搜刮的干干净净,即便如此,也很难改变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奶粉的失望——孩子的命比钞票值钱。这种消费背景下,洋品牌更加有恃无恐,2010年1月,惠氏、雀巢、雅培、美赞臣等多家洋奶粉又开始以推出新品名义涨价。到2010年6月,单是半年之内,就各种品牌洋奶粉就进行了三轮涨价,而每次涨价都接近本次涨价升幅接近10%至12%。 接连的失利让中国奶粉也开始不再信任自己,娃哈哈新推出的奶粉把奶源地放在了荷兰。银桥也在包装罐上打上了进口奶源的标签。 洋奶粉的围剿,已经让中国奶粉在中高端市场上面临生存困绝境。到2010年8月洋品牌已经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基本控制了中高端领域的话语权。本土奶粉,集体沦陷。 中国奶粉为什么危机频出? 奶粉行业的平均利润是30%,中低端奶粉产品的利润仅有8%—10%,而高端奶粉产品却仍能保持住50%—100%的高利润。 而在奶粉销售渠道的实际调查,笔者(路胜贞)发现,中、低档正牌奶粉利润平均一箱奶粉只有四五十元,高端奶粉的利润是八九十元,而一些假冒奶粉的利润也可达到六七十元。这种利润差别总是习惯使中国奶粉从成本上进行节约,将奶源价格尽量压低,奶贱伤农,而奶农为了尽量多的获得利润,不得不增加可以使乳含量增加的三聚氰胺,这就是著名的三鹿事件的由来,而添加激素则是促进奶牛的产奶量,从本质上讲与三聚氰胺如出一辙。 这样上游奶农和下游奶粉制造商的矛盾便产生了。 而低价势必压缩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很多经销商不赚钱了,就开始经营假冒奶粉,假冒奶粉典型的例子是阜阳大头娃娃事件。 而落实到奶农那里,则是奶贱伤农,奶农为了获取足够的利润或者保持住最基本的成本,也铤而走险,添加一些能是奶量增加的饲料添加剂。也许一开始并不是集体行为,是某个奶农通过某种途径得知添加某种东西后,会时奶产量增加,而口碑相传。当然除此之外,也可能是奶农购买的了含有大量激素的饲料,是饲料商在作祟。这样下来,整个就成了一个上游产业链的危机。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对于违禁成分的检测总是落后于违禁成分的添加速度,而且名目繁多,防不胜防。 中国奶粉高端大门无限期关闭 尽管被怀疑添加激素的奶粉品牌已经发布声明,认为自己的奶粉不含有违禁成分。如果真的不含有违禁成分,那这些性早熟的儿童如何解释。中国奶粉品牌的话如何让人相信,三鹿奶粉当初也不承认自己有问题,而且整个行业也不承认,但事实时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短短一个月内,中国家质检总局检查出的违规品牌达到22家,而且涉及诸多一线品牌,这个范围足以说明中国奶粉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现象。而今天的激素事件,是不是也是一种偶然呢?从情感上我们希望它是某个品牌的局部危机,甚至我们希望它是一个误会。但不是这个名牌,又是谁呢,难道是那些假冒奶粉在作祟。中国奶粉的已经无法再惊得起折腾了。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没有信誉将是中国奶粉的集体悲剧!中国奶粉什么时候有与洋品牌竞争的资本,如果连自己的质量都保不住,与洋奶粉的角逐不过是一个集体的痴人说梦而已!中国奶粉进军高端市场的大门也会无限期被关闭!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81463608@q.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