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特产老酸奶:小西牛的欣慰和无奈 7 上页:第 1 页 行外人的运作弄巧成就了小西牛。牛奶行业内经销商,大都被蒙牛、伊利、光明等一线品牌的牛奶运作理念、思路经过多年培训洗脑而成为定格,根本不屑于去运作、代理小西牛。市场外拓初期,西宁的火爆,游客的口碑使青海不少人看中这个机会,于是选国内一块区域,单枪匹马地去做市场。上海、武汉、长沙经销商初期为解决物流,缩短运输时间,创造了远距离城市长时间以空运的方式运输牛奶。小西牛厂家对经销商执行出厂价格,运费由经销商承担,由此,经销商开辟了空中通道。 直面短板:还需不断夯实 市场组织的原始性,使黑马无法面对行业内千里马的多次挑战。小西牛善于运作青海市场,但这不代表它具有运作全国市场的能力和架构。见过其经销合同,市场支持仅是1-2%的返点,其他如高原人的特点一样:简单、直接。已经形成的市场完全可以说是自发性的,怎么能通过经销商散兵游勇式的作战去对抗大兵团系统作战呢?加之,现代零售终端高昂的费用壁垒,将小西牛拒在最有产出的售点外,怎么对抗?据闻,奶业巨头们已经嗅到了这种“勺挖块状”酸牛奶的市场机会,跟进开发同类型产品将是时间问题。小西牛最终命运如何?现在看,一切难料! 市场管理的粗放性不能成就一个品牌。小西牛营销From EMKT.com.cn人员一个人可以管理20-30个经销商,动辄几个省的区域。由于不存在费用管控和任务压力(产品目前还是供不应求),所以厂商关系很松散。经销商热情招待花代价赢得的“客情”只是为能及时发到货。这样的市场体系一旦竞争激烈将如一盘散沙,说散就散,又怎么能成就一个品牌呢? 最强劲对手:君子所见略有不同 虽然,青海各级政府均引经据典证明老酸奶是其地方特产,但业内不同声音越来越大。另一家生产"东北老酸奶"的完达山认为,老酸奶在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有着悠久历史,并非青海省独有。 两家企业的老酸奶推向市场后销售都十分火爆,"青海老酸奶"的日产量从最初的4吨一直增加到70多吨仍然供不应求;而完达山的"东北老酸奶"上市后已经成为该公司的明星产品,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数度出现各大卖场排队拿取的火爆场面及断货现象。为此,完达山今年先后三次扩充老酸奶生产线,目前生产网络扩张到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产品覆盖东北和华北市场。 小西牛青海老酸奶在2009年低迷的牛奶市场是一匹出色的黑马,给这个信心不足的牛奶行业许多亮点和信心。希望它继续在市场一骑绝尘,成为行业内的千里马!行业的纷争看来这注定是小西牛的困惑和无奈了,摆在他面前的,只能是除了保持产品品质卓越之外,走品牌化的道路了!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