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何不请冯小刚当产品总监 7 上页:第 1 页 冯小刚教给我们什么 冯小刚的成功,说到底,还是对电影消费者的了解。 一个产品研发者要鼓捣出真正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根本点是对消费者的了解。 怎么去了解消费者呢?一种通行的方式是,市场调研—搜集、查看大量的行业研究资料,或者委托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营销顾问公司进行调查和分析;勤快一点的,让公司的同事发一发问卷材料,整理一下销售数据。这样的方法能行吗? 我看不行! 第一个原因是,由他人得出来的数据可能有假—不管是专业性的第三方公司,还是你自己公司的员工,都一样。别人当成一件差事来做,真实不到哪里去。 第二个原因是,调查与分析的方法可能并不科学—有可能,问卷设计或样本选择就有很大的漏洞;有可能,分析过程存在逻辑缺陷。如此得出的结论,常常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这些报告与结论常常太过抽象与笼统。概念化、简单化是所有调查报告的天然缺陷。靠着这些资料,难以发现消费者(不管是个性的还是共性的)的细腻需求,难以还原消费者在现实情境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与真实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总是“隔”着一层。设问,靠着上面对冯氏电影诀窍的分析,能复制出另一个冯小刚吗?电影学院的知名教授与知名影评人,能指导出一部像样的电影吗(哪怕只是选择剧本、挑选演员)? 要准确地了解消费费,关键还得靠经验(感性认识)!各种数据报告(理性认识)虽然有用,但只是辅助的、据以印证或纠偏经验的参考资料。经验中包含着大量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包含着真实的、精细的原始信息。比如冯小刚,他在构思一部电影时,能预想出观众看到哪里时会哭、看到哪里时会笑,哭和笑的各占多少人;当他拿到一个剧本,再定一个预算后,就能掐算出能卖出多少票房。这种看似神奇的本领,在很多行业都有鲜活的例子。经验丰富的产品策划人,如同消费者肚子里的蛔虫,消费者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他们的预料之中。 经验从哪里来?一是自己亲身的生活体验,二是长时间、大量的亲身交往(最好是前一种方式)。这两种方法,都要自己亲历亲为、耳濡目染。以史玉柱做产品研发为例,他在开发《征途》游戏前,花了大量时间泡在各种网络游戏里,作为一个玩家体会玩家的心理感受—采取的是前一种方法;在开发脑白金之前,他花了大量时间到公园里与老年人交谈,仔细探询他们对礼品的喜好与接受程度—这是后一种方法。史玉柱没有依赖同行的分析报告,也没有指望下属去做市场调研,而是挽起袖子自己去干。结果怎么样,你懂的。 但获得经验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一个产品策划人,在之前的生活中与某一类消费者交往不多,没有某一类产品的消费经验,眼下也没有大量时间去亲身体会,怎么办?可以请教这方面有经验的专家吗?不行!他们能告诉你的,比调查报告强不了多少。正确的做法是,歇着!每一个策划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那些你不熟悉的领域,不是你能够操盘的,让有经验的人去做吧!否则,哪怕厉害如冯小刚,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在拍了多部成功的商业片之后,冯小刚想高雅一把、文艺一把,拍一部能摆进庙堂的片子。在《夜宴》中,他把《哈姆雷特》和《雷雨》两个东西方乱伦案揉在一起,还加进了古装武侠动作。但是,过于繁复的故事让老外没看懂,中国观众更是消化不了,影片中一段对白居然让观众笑爆了场。冯小刚听到后,肠子都悔青了! 总体来说,冯小刚是一个好导演,一个难得的产品总监。等他不拍电影了,把他请到企业里做产品研发,行不行?“我看行!”—葛优说。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