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供”关系生死大考 7 上页:第 1 页 商业模式的加减法 其实商业模式的原理很简单,只有两种,第一种是“加法”;第二种是“减法”。 沃尔玛的商业模式就是典型的“加法”模式,除了终端是自己的,配送中心是自己的,物流也是自己的,司机是自己的,搬运工也是自己的,终端还有很多自有品牌。 这对于开超市的人说,管理这么多部门,养这么多人是很麻烦的事,所以多数开超市的人便采取了“减法”的模式,尽量把投入成本压缩最低,我只开我的超市,我只雇佣少数的营业员,至于搬运工、司机、卡车、甚至售后都推给供应商,少拿这些事来烦我。是的,这样的确很精兵简政,这种“减法”模式原本也没有错,但因为“加法”模式高效整合后,把成本都省下来时,“减法”模式就很尴尬了,人家为了吸引人气,或者为了加速资金周转率,把商品调到你的成本价卖,你就没有退路了,只有欺负自己的供应商了。 结果,沃尔玛和自己的供应商是高度合作产生效率,而普通零售商和自己的供应商是尔虞我诈的挤兑关系,一个朝“和谐共荣”里走,一个朝“分崩离析”里走,谁输谁赢不言自明。 这些年上海和广州的经济差距在拉大,我想除了长三角经济的吸金能力更大这个原因外,跟地方的文化特征以及思维模式有莫大的关系。 上海人的经营模式是“加法”思维,而广州人的经营模式是“减法”思维。 以拍电视片为例,同样配置的一条电视片,在广州可能二十万就能拍了,而在上海可能要一百万,因为在上海拍一条电视片,可能要经过广告公司、制片公司、模特公司几层的盘剥才能最终拍片,而在广州,企业为了省钱,有可能跨过这些层层机构,直接找到制片,甚至导演,把中间的费用全部省下来。 这从局部来看,广州的“减法”更经济,但从长远看来上海的“加法”更有远见。因为上海式的“加法”养活了好几个行业,养活了很多人,而这些活了的行业可能通过其他方式的消费再回馈给这家企业。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状况的良性循环。而广州的“减法”却把中间的几个看似没用的行业给甩掉,结果极有可能带来的是经济萧条,如同多诺米骨牌一样,最终砸到自己。 在定位思考模型上,“减法”是有价值的,而在商业模型上,“加法”才最有价值。 零售商要全局地看问题,而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 供应商怎么办? 前面我们谈到,零售商占据的是“有限资源”,地段、旺铺毕竟不可多得,而多如牛毛的加工厂相比之下是“无限资源”, 最终的价值体现在“稀缺性”上,供应商如果仍停留在“代工”的产品供应,停留在“U”型产业链底端,迟早会被挤垮!供应商要想冲出陷阱,必须让自己变成“稀缺性”物资。具体有两种方法 第一:掌握核心生产技术,放弃“山寨”商业思路,创造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通过技术专利变成有价值的生产,而不是仅仅仰赖压缩成本的“山寨式”的生产加工。但中国From EMKT.com.cn企业在这块还极不成熟,首先是缺乏创新思维的文化环境,其次是缺乏过程管理的技术积累。所以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担心很多企业熬不到那一天! 第二:品牌化的经营思路,抢占消费心智的“稀缺资源”,冲出产业夹击的封锁,我们发现外资企业通常在“稀缺资源”或“有限资源”上大做文章,例如:终端、专利、矿藏、等等都是有限的、稀有的资源,这还仅仅是在具体有形的资源面的抢夺,而在无形的资源面,消费者心智也是有限资源,外资品牌不忘先入为主,用品牌去抢注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消费者的记忆力是有限的,物以稀为贵,有限的资源一定是最有价值的。 例如: 畅爽,被可口抢占; 凉,被雪碧抢占; 豪迈,被万宝路抢占; 母性,被强生抢占; 去屑,被海飞丝抢占, 我们知道这些有价值的概念是有限的,而汉字由于字数只有几千字,所以在消费者大脑里的词组更是稀有资源,如果你还不相信概念和词组的价值,你看看淘宝上的AD WORD竞价排名就知道了,一个“韩版女装”的词组每天的收费标准可能比最贵的铺租都贵! 消费者的大脑里跟现实的网络是一样的,在消费者心智资源里,还有大量的空白留给我们抢注。 国内供应商的出路,就在于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想法设法与消费者建立关系,仰赖所谓的“上帝”,来指明最终的迷津,只有这个“上帝”的撑腰,供应商才真正能在终端零售商面前挺起腰板做回自己!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560412005,电子邮件: sunpenggz@12.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