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企业战略及营销乱象之三--自上而下的定势思维 7 上页:第 1 页 第二,以单纯的竞争为标尺,向上寻求核心资源最大化,向下进行系统的战略和战术整合。这种思维定势是对以自身资源优劣为轴心的延伸,因为当对自身资源优劣的整合必须要有一定参照物,尤其当同一产业在同类市场的角逐变得日益白热化的时候,竞争自然成为企业经营和市场活动急需突破的首要命题,再加上近些年来竞争导向论的肆意流行,使以单纯竞争标尺来制定企业及市场战略成为主流意识。这种定势思维的局限在于转移了对自身资源的剖析和重组,而向同一产业的竞争者的资源看齐,并以其为参照基准实施差异化,这种差异化看起来比以自身为轴心进化了一步,但仍然没能摆脱定势思维的桎梏,它们仍然在本身产品、技术、品质、单纯的物质功能、服务等层面寻求超越,就是算运用再先进的战术营销工具,企业和品牌还是走不了多远。中国的家电业、汽车业、饮水业等都是这一层面的突出代表,如家电业的集体阻碍着经园囿于功能、技术、服务的火拼,汽车业的瓶颈在于还停留在埋头对于技术、功能等研究上的弹精竭力,饮水业的困境在于着眼于健康但最终却陷入概念的对决之中,矿泉水、纯净水、山泉水等走马灯似的概念定位,却仍然不能持续昂首向前。农夫心泉似乎已经开始摆脱单纯的以竞争为标尺的定势思维的巢臼,其市场竞争地位也有目共睹。 第三,以自身资源和竞争并列为关键基点进行向下的战略整合,这种情形在实现市场中较为普遍,尤其对于一些有着一定市场和企业经营根基的中上型企业,大多数时候都是以此种定势思维为战略思考的核心导向,在后消费时代初期及以前,他们依靠这种双向整合策略快速创建了市场及品牌效应,原因在于他们能够在市场上通过对系统资源的整合,包括自身资源,上游资源和竞争差异化等形成足以抵御其它竞争者的竞争壁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发展中的后消费时期,上述资源的整合并不能给市场消费带来突破性的价值需求,消费群开始把消费之手伸向更多的具有高价值的替代性体验型产品,而且其变化之快,令许多企业猝不及防。国内的许多产业往往经历市场的时间不长,但有的还只是在初始期便形成剧烈的甚至是恶性竞争,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诱因就是这种以自身资源和单纯竞争为导向的定势思维所致,化妆品、手机、金融、厨卫电器等都有此现象的烙印。 综上所述,三种定势思维的共同特点就是以自身资源和单纯竞争为核心思考和研究导向,然后才是根据此一思考和研究成果,来对消费市场进行战略思考,以自上的思考和规划来规定向下的方向和战略战术元素,包括营销企划、组织、效率、销售文化等,倾力地去挖掘可以致胜的商业及市场战略模式,如此一来,真正的消费模式的演变却无法窥测、企业和品牌长期化经营便成为泡影。 郭湛东,资深品牌及营销管理专家,《销售与市场》特约专家,10年跨行业整合营销策划、品牌管理及市场实践经验。独创极限营销、四象营销、对位营销 、借位营销、六众营销、型态营销、分合营销、前位营销等系统营销理念及实际应用模型。电子邮件>>: gzdcehua@12.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