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日本家电在中国打响阵地战 7 上页:第 1 页 产业链的调控力 不过,日企在中国家电的产业链布局却值得国内企业借鉴和参考。初期,以家庭为单位覆盖电子电器、数码通讯、IT设备等多个领域,快速形成了对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也完成对市场的布局和商机抢夺。不过,这种“大而全”的产品线布局很快在市场上遭遇了专业型对手的挑战。一些定位“专业型”的日企在市场上虽不占领导地位,但仍凭借专业化精耕细作占据一席之地。 索尼定位家庭娱乐电子,主要面向电视机、电脑以及相关联的娱乐内容;松下则定位于家庭生活电器,除了电视机,还完成了在白色家电、小家电领域覆盖;夏普布局全系列家电、手机及太阳能光伏、家庭照明;东芝和日立当年也是全系列家电的布局,并且均在IT领域扎根较深。 当前,索尼、松下的盈利重心开始向商用市场的娱乐电子以及上游产业的娱乐内容、液晶面板、压缩机等关键部品上转移,日立和东芝现阶段仍在压缩机、芯片等电子电器关键部件上占据优势,同时还加大了对中国工业设备、城市交通、医疗系统等商用市场的投入。 进入中国多年来,日企在市场上虽遭遇了“收获与失败”,却仍在中国市场上不断寻找自身发展的新坐标和定位。这种力量的来源,正是得益于多年来日企的全产业链调控能力并建立多条产业发展路线图:以产品为导向,从最上游的关键零部件开发,与产品配套的内容、检测设备开发,到整机的统一标准化制造、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竞争环境,以市场为导向,构建面向大众消费市场、商用工业市场,甚至是特殊消费市场多元化体系。一方面牢牢把握着“微笑曲线”中利润最丰富的环节,另一方面则把握各类型市场阶段性爆发的商机,最终在“利润与规模”的道路上实现“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 恪守商业竞争底线 不只在中国,日企近年来在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上均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完成了对各地市场的战略布局,成为国际化战略最完整的企业。 对于急于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日企不仅拥有强大的产业链调控力,更重要的是在各地市场建立了“从产业化到产业链化”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以及绝不轻易参与“低价格战、盲目产能扩张、概念炒作”等一系列非理性竞争行为,始终围绕“品牌、技术、产品”构建“有质感、有内涵、有品位”的企业品牌形象。 从最初的电视机、空调到全家电,横向以家电为中心向电脑、通讯以及电力、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多产业化扩张,纵向则沿着家电等重点产业再度建立从产业的最前端核心部件,到产业最末端品牌和产品影响力,最终构建了从单一产业到多个产业的各产业链通路,实现了合纵连横下的平衡式增长格局。 更为重要的是,日企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坚持打造“平衡性市场竞争生态环境”。市场策略上,在中国持续不断的家电价格战以及层出不穷的产品技术概念炒作背后,却鲜有日企身影。一方面源自日企对于中国市场的反应和决策速度较慢,另一方面则是日企不愿参与市场层面的非理性竞争。 价格战给企业带来的只能是利润稀薄,技术投入乏力,陷入了以规模搏低利润的怪圈中。概念炒作带来的只会是“只看眼前利益,忽视对未来发展战略的规划和持续投入”,最终在市场竞争中陷入“你死我活”式的怪圈中。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