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抗生素时代的机会与挑战 7 上页:第 1 页 三、中药抗生素,是否独领风骚? 中药抗生素迎来发展良机。中药抗生素系指一大类能抑制杀灭部分细菌病毒,而且还可多环节的调节免疫,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耐药性功效的中药。前文提过,抗生素限用政策将导致抗菌中药的需求增加,对抗菌中成药及中药材生产企业形成利好。那些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扶正益气类的中药,比如血必净注射液、片仔癀、红花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将迎来发展良机。 国家对中药注射液的打压是制约中药抗生素主要原因。近几年,随着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相继出现不良反应事件,国家不断加大对中药尤其是中药注射液的监管力度,这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那些毫无专业背景的相关媒体的狂轰乱炸和大事渲染,加速并放大了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使得中药注射液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4月26日《南方日报》刊载一篇题目为“药品安全风险集中在抗感染药与中药注射剂”,咋一看,笔者还以为又是哪个中药注射液出事了呢,从该篇文章的题目上看,大家肯定以为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的比重与一般化药抗感染药物想当呢!而实际上是作者故弄玄虚,夺人“眼球”而已。看看其中的数据大家就明白了。文章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药品安全风险仍集中在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两类上。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化学药的病例报告占总报告的86.2%,其中生物制品的病例报告占化学药报告的1.3%;中药的病例报告占总报告的13.8%,其中中成药占99.7%,饮片不足0.4%。”,先不说中药中的中药注射液占不良反应报告中的比例,单看化药与中药不良反应的比例是6:1,想想看化药的不良反应有多严重,然而我们可爱的媒体并不特别关注化药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瞪大眼睛向中药开炮,且有文不对题之嫌。 可以说,中药抗生素想借这次抗生素监管新政之机有所作为的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作为企业领导者一方面要从内部做好质量关,逐步提升质量标准,并在物流、仓储、销售等环境严格监管;另一方面要从外部与各省教学医院、核心医院、国家中药研究中心建立科研合作,同时与国家专业报刊、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四、外资与内企,谁会最后赢家? 有文章称,“7月份后近半抗菌药下架,内企忐忑外企淡定”。也是,纵观二十多年的医药改革及二十多次的医药降价,受伤总是内企,而且每一次的医药改革,外资企业不仅毫发无损,反而会发展的势头更猛。有报道称,在中国内地市场,美国药企所占市场份额达到了64%;国内名列前十的药企加起来,只占整个市场份额不足5%。这不得不感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的特殊政策了,而外资企业也懂得中国的“礼尚往来”,在国家卫生部官方网站上,随便检索任何一家外资企业,你都会发现什么全球总裁或CEO等受到卫生部副部长级接待的新闻报道,其实,外资企业对中国的公关工作就是从那开始的。中国习惯性认为用市场可以换得国外的技术,但几十年过去了,笔者还没发现哪一个行业换得了国外的技术,反正我知道,中国的汽车行业,27年的“市场换技术”梦想宣告彻底失败了,看看广汽本田、上海大众、北京现代、上海通用等哪家公司以合资换得了技术啊?医药行业也是一样, 中国的药品一直以仿制药为主,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的调研报告还显示,我国创新药的市场份额不足30%。 面对7月抗生素监管新政的实施,内企显得很忐忑,而辉瑞、拜耳、礼来、罗氏等国际制药公司却表现的异常的淡定。研制开发制药企业协会(RDPAC)认为,“该《方案》的实施将对进一步遏制抗菌药物滥用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合理使用高质量抗菌药物”对进一步确保患者利益至关重要,因为“低质量的抗菌药物不仅危害患者健康,更是造成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看看外企的说辞多么胸有成竹,多么冠冕堂皇啊!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成功的市场开拓法宝是从研究中国心理学开始的,而且是得心应手,屡试不爽,外资很善于琢磨中国高端(政府官员)和低端(消费者、医生和中国打工者)市场的消费心理,而在这方面一直是内企经营的短板,总想着做渠道,结果渠道做好了,终端却是一塌糊涂。 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目前的状况是冰火两重天。外资药凭借原研药占领价格高地,深受医院的喜爱,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中国企业以仿制药起步,在市场中一直面临巨大降价压力,利润和市场空间正面临紧缩。因此,面对7月抗生素监管新政的实施谁会最后赢家,也就不言而喻了。 随着后抗生素时代的到来,医药行业必将经历一次最为严重的洗礼,从这两个月来上市药企的股价走势就可窥一斑了,以前作为熊市的防御性板块,现在却领跌于大盘,整个医药板的估值已经降至历史最低点。 李福春,多年在一线从事医药的销售与管理,先后做过医药代表、办事处经理、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推广经理、大区经理和销售总监等职,希望有机会与大家沟通医药行业的销售与管理!联系电话>>: 13813872328,电子邮件>>: hrcwlfc@16.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