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洋方糖试图融入中国茶 洋家电大玩平衡术 7 上页:第 1 页 低价恶战与全产业链 面对近年来中国同行在各个家电领域掀起的持续不断的低价市场游戏,众多外资企业却保持着高度的隐忍与克制,基本上没有全面参与。偶尔,伊莱克斯、三星、LG等外资企业阶段性地通过“低价手段”抢夺市场份额后,却面临着“低价格战”带来的品牌形象下跌、市场后劲乏力等问题。 当年,在空调市场上,伊莱克斯以“外资品牌+低价营销From EMKT.com.cn”快速实现了在市场上的规模化和影响力提升。好景不长,由于缺乏持久价格战支撑,并担心由此带来的发展隐患,伊莱克斯以换帅调整了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导致其在空调市场业绩一落千丈。同样,LG在空调市场上曾一度超越松下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外资品牌,并多年来一直稳居全球空调销售冠军。不过,随着LG在全球推行“一等战略”,其在中国空调市场的表现再步伊莱克斯“后尘”。 不过,在价格游戏上,外资企业也有“活学活用”冲击本土市场的成功案例。数年前,三星、夏普等外资企业突然以低价袭击中国平板市场,迅速将习惯了“价格竞争”的国内企业逼到了市场墙角边,由此也大幅度提升了外资在中国平板市场的份额;近年来,外资企业还不时选择在重大节假日促销时节发动低价竞争。 实际上,在价格竞争中外资企业的掌控能力丝毫不弱于中国同行,不过一位外资企业在接受《中国企业报》的问卷调查时则指出,“低端价格竞争隐患多,难以实现持久价格战。”显然,更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外资企业,将企业经营的重点放到了全产业链布局上,意在面对中国复杂的商业环境和多变的消费需求,摸索出一条“可进可退”的产业路径。 目前,在中国企业持续规模化、价格战的冲击之下,外资家电企业在终端市场竞争中整体表现出了一种“退守”姿态。不过,在诸多家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和部件上,三星、松下、东芝、夏普等企业仍占据主动权。更为重要的是,以家电为突破口,外资企业近年来积极探索以家庭为核心的新商业模式再造,实现了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服务商的战略转型,从竞争激烈的终端消费市场向仍是蓝海的商用系统市场的扩张。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