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特别关注 > 达芬奇事件:让我们记住了什么?

达芬奇事件:让我们记住了什么?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1-07-31, 作者: 王敏, 访问人数: 2524


7 上页:第 1 页

  是这个社会在助长投机行为

  ZARA纤维含量虚标,国内、国外两种标准;肯德基在中国出现“苏丹红”;雀巢婴幼儿奶粉含碘量超标……这些国际品牌来到中国,越来越不像它的“洋身份”,越来越“中国化”,为什么同一个品牌可以有两种标准?究其根本还是生存土壤助长了投机心理。

  企业和人一样,有自律的一面也有投机的一面,自律难,投机容易,特别是当这种投机成为行业一种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后,如果你过分自律,反而会受到同行业排挤,或者过分坚持自律,反而让自己陷于生存困境,就像有个故事中讲到,在大家都采用机器生产价低质次美观的靴子时,老鞋匠还是坚持手工生产笨重不美观却很保暖耐穿的靴子,不仅耗时还不符合时尚观念,慢慢老鞋匠的铺子就开不下去了,没有人定他的货了。投机能让自己活得很好,为什么还要费劲自律?

  从企业自身来说,自律太过于随意,有太多的自我意志,就需要有外力约束企业行为,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也。有制度可以参照,有部门监管执行,达芬奇也好、欧典也好,还是食品企业双汇、三鹿也好,事情远不会如此频发,消费者也不会惶惶恐恐。可是在目前中国环境下,制度有空白,相关部门监管又不力,都在放纵企业的投机行为,如果有一天像西方国家一样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档案,这种档案面向社会公开,与你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联系,一旦有不良记录,就会失去诚信,就要受到几倍的处罚或者约束,肯定会形成无形压力,到时谁还冒失去诚信的风险?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作为上帝的消费者对待消费上其实很不理性。都知道食品添加剂不好,原材料直接榨出的橙汁又苦又涩,不放添加剂调一下谁愿意喝?谁都喜欢又白又软的馒头,可是不放增白剂的馒头是又黑又硬的,视觉效果一点都不好,谁还愿意买?消费者不健康的喜好也在助长企业欺骗行为,打压诚信经营,就像上面故事中的老鞋匠,是消费者自己毁了诚心经营的企业。

  达芬奇自己给自己犯的错

  撇开大环境因素,达芬奇太过于放纵自己,本身犯了严重打击消费热情的错误。

  第一:在“意大利进口”问题上没有任何实质的东西,原材料本地,生产本地,工艺本地,如果有“进口”的味道,就是让家具绕着两个城市在海关那里报了个到,有个意大利的戳,对于产品本身质量没有任何意义,哪怕你从意大利进口一些原材料在东莞生产,或者在意大利有个设计中心,用意大利人的眼光设计一下,也还符合“进口”的性质,不会让自己在整个事件上被动,只能以沉默逃避,没有任何立据。杰士邦在冒牌问题上也掀了个小波浪,被人打假并告上法庭,法院却以“证据不足”驳回了起诉,杰士邦聪明之处就在于从没有亲自说过自己是“英国品牌”,只说自己是“国际品牌”,剩下的都是消费者自己理解的。文字上的擦边球至少在法律上还是有用的。

  其次,玩一套虚的,给消费者一个高端的口风,至少要保证物有所值,达芬奇却连基本的等价质量都不给予保证,事件曝光时达芬奇能被检测出不合格产品,这无论如何不是一个百万价格产品能做出来的事,达芬奇做了,这不是纯粹置自己于死地吗?同样的杰士邦,虽有打假风波,并没有为它带来坏处,还能保持销售额前三,我想和它在质量上不放松有很大关系,如果它在使用价值上再没有保证,不管它公关做再好,最终掏钱的人肯定不买账,不用打假,它也生存不下去。

  达芬奇事件的冷静思考

  潘庄秀华在新闻发布会上哭诉自己创业的艰辛,既然知道这一切得来不易,为什么不好好珍惜,自己毁了自己?

  适者生存,在特定的环境下,企业要立世,只能按现有条件办,不管你的“洋身份”如何而来,不触及行业底线就没有太大问题。在达芬奇整个事件中,“洋身份”其实只是一个引子,达芬奇自毁前程的根本还是在于质量,事件的进程都离不开“质量”二字。质量第一,四个字很简单,但真正做到却不是那么简单,而且在质量问题上达芬奇真能严格要求自己,也不会留下如此多的话柄,在公关过程中让自己失了底气。

  企业生存可以耍一些小聪明,只是在质量问题上绝对不能含糊。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fankangze@16.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7篇)
*达芬奇家具的国籍附庸症 (2011-09-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文武赵)
*从“达芬奇”事件看中国人的崇洋心态 (2011-08-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杨星)
*达芬奇“洋品牌伪军”们路在何方 (2011-07-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祖轲)
*达芬奇品牌密码遭破译,行业大幕将陆续拉开 (2011-07-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冯启)
*达芬奇品牌没得救了 (2011-07-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穆峰)
*达芬奇:“破蛋”的营销启示 (2011-07-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以良)
*《打造第一品牌》第二章:中国市场的“达芬奇密码”! (2010-07-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邵军、刘志奇)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