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电业十年全球化之路 从规模扩张到品牌制胜 7 上页:第 1 页 黄金十年:中外巨头对垒奠定大局 中国入世后,以三星、LG、松下、索尼、日立、东芝、A.O.史密斯、伊莱克斯为代表的一大批外资家电企业率先掀起一股对中国家电市场的投资热潮,或建立全球技术研发中心,或投资建设新的生产基地,或直接改变此前的合资为独资方式。 与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企业以及90年代中后期欧美、韩国企业在中国第一轮投资时的“谨慎、保守”不同,如今外资企业的“投资回报周期”已大大缩短。而入世无疑将带来中国家电业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此外,外资企业多年来在中国市场形成的“高品牌认知度、领先技术优势、强大资本实力”也成为推动其深耕中国市场的巨大力量。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李德俊认为:“以日本松下、索尼为代表的洋家电在中国不仅开启了品牌化、市场化运作的先河,也为此后众多中国家电巨头的成长提供了借鉴和模仿的样本。在过去30年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整个中国家电业的发展走势,而入世这10年间,翅膀开始丰满的本土家电企业已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对洋家电进行全面赶超。” 自2005年海尔集团产销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后,事隔5年美的集团也成功加入千亿元阵营,并提出未来5年内要向2000亿元发起全面的冲击。与此同时,家电渠道领域呈现出苏宁电器、国美电器两大巨头独霸的格局,年销售规模也纷纷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国企业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海信、格力、TCL、长虹、志高、创维、康佳等本土企业也纷纷瞄准了“产销千亿元”的发展目标。 过去10年间,中国家电企业正是依托“本土化”优势在对“大规模生产制造能力”进行极致扩张后,凭借灵活多变的终端促销、层出不穷的价格竞争、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对洋家电展开了一系列的正面较量。 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徐东生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入世10年是中国家电业全面扩张的黄金10年,我们不仅完成了对各大家电产业发展根基的夯实,还实现从以价格为导向的规模型市场向以需求为导向的价值型市场的转型升级。特别是最近两年来,中国家电企业正在完成从大规模的中低端市场,向外资家电长期占据的高端市场积极转型。” 目前,日资企业已经在家电零售市场遭遇重创,开始转战中国家电业的关键零部件等上游市场和以系统解决方案为主的商用市场。而欧美家电企业除了西门子、A.O.史密斯外,惠而浦、伊莱克斯、飞利浦等均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变身品牌运营商,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交由中国的同行来负责。韩国的三星、LG家电双雄虽然已经在全球家电市场上保持着强势的扩张和领先优势,但在中国市场上仍遭遇了来自本土企业的强势反击,处在被动竞争的地位。 已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家电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的中国,未来不仅将会孕育出一批驰骋全球家电市场的领军企业,还将会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以各种方式参与市场利益的争夺。不过,入世10年却让中国家电在白热化的全球市场竞争中,不仅依靠“规模化制造”完成了自身的原始积累实现了本土化崛起,还加速了国际化扩张进程,积极实现着从“产品出口”向“品质技术出口”为内核的品牌影响力扩张。 未来十年:从大到强创造全球品牌 中国家电市场虽然规模很大,但放眼全球,无论是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传统家电,还是手机、电脑等信息家电,在全球市场上真正“叫得出”、“叫得响”的中国家电品牌却是“屈指可数”。 姜风指出:“过去10年,中国作为全球家电生产大国的地位早已确立。不过,品牌影响力不够依然是摆在中国家电企业面前最主要的问题。要做到‘全球化’,必然要有能被全球消费者所广泛接受并喜爱的品牌。”姜风鼓励国内家电企业:“在今年大连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谈到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时提及海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地位的提升。” 姚文萍同样认为,“在中国所有产业的国际化竞争中,家电产业是属于典型‘打不烂’的领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也曾形象地比喻:“中国家电业是一个很皮实的孩子,很经打。通过这10年来的发展,中国家电业从一个很皮实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很争气的孩子。”对于未来10年的发展,他指出,今后几年家电业的发展将继续面临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业的双重压力,面临严重的出口形势,家电业的发展将更加依靠国内市场。随着节能、环保、智能和安全成为家电发展的主题,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高端产品的高盈利性迫使家电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将成为家电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