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企划与广告 > 企划观点 > 炒作型广告:整合营销传播的新模式

炒作型广告:整合营销传播的新模式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1-11-24, 作者: 文武赵, 访问人数: 2710


7 上页:第 1 页

  挑逗与挑衅  

  需要了解的是,中国的很多网民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群体,他们有很多敏感的神经。当你轻轻地碰触到,他们可能就会有很大的回应。许子东曾经在《锵锵三人行》中说,网民是很有意思的一群人,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不顺眼的,都是值得批评的。在他看来,网民喜欢负面的东西多于喜欢正面的东西。按照凡客体的格式来给网民一个素描的话,那就是:爱恶搞、爱拍砖,更爱围观,盗用传统、消解历史、颠覆权威。  

  笔者看来,炒作的内容可以有挑逗和挑衅两种方式。挑逗一般更多的是戏谑的成分居多,充满着引诱动机,大都以美女或者明星为噱头来吸引眼球。这种挑逗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性暗示,比如时下网络游戏各种以性为主题的营销方式;也可以是广义上的明星娱乐,因为明星经济一部分也是以性幻想支撑起的经济,比如凡客的黄晓明帆布鞋广告。  

  相比挑逗,挑衅就更显侵略性,它不是去引诱受众,而是去刻意冒犯激怒消费者。但是这种冒犯并不会突破消费者的忍耐底线,因此也是暧昧性十足。现在看来,猫哆哩的广告以及安居客的广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挑衅的意味在。  

  在很多中小广告主看来,显然挑衅消费者的成本或许远远低于取悦他们的成本。这一点不难理解,一则耐克式的超级广告,需要世界级大腕的代言费,需要昂贵的后期特效费用,当然还有巨额的媒介费用。这样的成本远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的,加拿大传播学巨擘麦克卢汉有一句名言:愤怒的受众正是忠实的受众。因此中小企业通过炒作型广告,修正了“广告打造知名度,公关塑造美誉度”这种广告公关各司其职的整合营销模式,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让广告来炒作,让炒作实现低成本的传播。这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笔者曾经与几位地产策划人聊天,当谈及地产广告中的雷人广告时,他们表现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受到国家房产限购限贷政策的影响。很多楼盘的销量已经下滑,为客户做了一批绝美的楼盘形象广告,然而消费者并不买账,销量并不明显,然而雷语广告及短信群发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则恰恰相反,不仅投入少见效快,而且形成二次传播,提升知名度。根据目前行业现状,开发商显然更愿意使用炒作型广告的方式。  

  借助新媒体开道  

  炒作型广告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广告内容有时候并不能通过相对严格的电视台审查。因此很多炒作型广告借助新媒体力量,进行营销的宣传。  

  当然网络也是一种不错的传播渠道。但是由于网络信息过于丰裕,再加上受众可以借助鼠标躲过广告侵扰,因此在此笔者比较推崇户外媒体。  

  这种户外广告不仅仅是户外海报等平面广告,更主要的是公交地铁上的移动电视以及楼宇电视广告。一方面这种媒体在一种相对密闭的空间中,消费者没有遥控器,所以就能形成一个强制性的传播场。另一方面,这种户外媒体的审核相对宽松,给了炒作型广告进行传播的机会。  

  会是一种新的模式吗?  

  炒作型广告的特点很明显,主要在于它打破了广告和炒作的隔阂,广告带有明显的炒作意味,而又非传统意义上,空手套白狼似的炒作。它一定程度规避了广告必须依靠大规模投放给中小企业带来的风险,同时还能克服低成本的炒作不能带来足够市场声量的弊端。  

  当然炒作型广告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其实前些年就已经有了这种模式的苗头。从较早的是统一润滑油借助2003年的美伊战争,在央视发布的“多一份润滑,少一分摩擦”的广告,到汰渍在东方早报头版“还真像以净白”的广告,都是不错的炒作型广告。只是近年来,随着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广泛应用,各种网络媒体事件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再加上网络炒作的日渐组织化、公司化的运营,炒作型广告才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这种新的模式今后会不会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在营销传播中的主流模式?还需要拭目以待。

  文武赵,社会化游击营销的倡导者。长期观察创意营销,专注于社会化营销和低成本营销的实战研究。wenwu.zhao@foxmai.com。有微博吗?来关注我的微博吧!www.weib.com/wenwuzhao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中国化实践 (2011-09-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洪涛)
*整合营销传播IMC与中国 (2005-04-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唐·E·舒尔茨)
*整合营销传播下的营销利器--公关新闻策划 (2003-02-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易圣华)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