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新营销 > 电子商务 > 华为“B2C品牌”的五道“关”

华为“B2C品牌”的五道“关”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2-01-09, 作者: 戴威, 访问人数: 2277


7 上页:第 1 页

  

  三、品牌渠道关——捆绑销售致品牌形象受损

  华为终端当前的销售渠道主要有移动运营商捆绑销售,以及自建专卖店。

  2011年下半年华为终端已在北京西单大悦城建立了首家华为品牌形象店,并计划在当年年底前完成全国一系列个品牌形象店建设(当然短期内自建终端出货量可能十分有限)。

  暂且撇开华为自建的专卖店,单就捆绑电信销售一项,足令华为品牌形象大受伤害。

  伤害一:与被视为“人民公敌”的垄断企业合谋再造垄断,而且恶意捆绑,足令众多潜在消费者反感。

  笔者去年计划安装电信的宽带套餐,被告知必须捆绑华为的3G电信定制手机,且两年内不能退网。已经有了手机和手机号码,还要强制要求新增一部手机和新号码,会有诸多不便。而且,一旦手机欠费,宽带一并会停掉。只能一声叹息:无语!

  伤害二:捆绑的手机是免费赠送的。

  等于说,只要用户购买了运营商的套餐,华为手机是不要钱的。如此推导:华为手机=免费不要钱。不要钱的东西,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般会被认为是劣质的、低等的。

  通过捆绑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出货,无疑站在销售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但站在一个品牌成长的长远角度考虑,这种简单粗暴的销售行为(或许这正是华为B2B狼性销售行为在B2C业务中的体现),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绝非短期多建几家终端专卖店所能弥补和挽回的。

  不尊重消费者,不考虑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心理感受,笔者不认为这样的品牌能够最终成为伟大的受人尊敬的品牌。

    

  四、品牌宣传关——学会与消费者沟通

  品牌要落地,就注定要与消费者发生关系,与之沟通。

  2011年7月6日华为公司独家冠名赞助2011年8月6日在鸟巢开赛的2011TIM意大利超级杯,这是华为终端首次在全球赞助国际顶级赛事。围绕此次赛事,华为终端开展了颇为得意的所谓整合营销传播。

  抛开此次整合营销传播的各个细节,单就此次活动的选择,本身就存在问题。

  众所周知,华为终端是面向所有潜在手机或其他产品的消费者,这其中,男女比例应该差不多。然后,我们都知道,真正关注足球的,以男性为绝大多数。由此,华为选择与足球联姻,单就活动本身,就没有将众多潜在女性消费者考虑在内。

  也许,赞助游泳、桌球、滑冰等男女性别关注区别不明大的赛事,与华为终端的消费人群的吻合度会更高。

  华为终端在B2C品牌宣传方面,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五、品牌管理关——深刻理解品牌精髓+持之以恒细节管理

  品牌管理应该是B2C企业的核心战略,尽管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生产能力、采购与物流、政府关系也非常重要,但它们都是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的支撑要素。

  华为终端当前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对品牌的理解尚处于比较浅显的层面,不理解品牌精髓为何物。因对品牌精髓理解不深刻,导致一系列的品牌运作不连贯,而且,还包括本身B2C经验严重缺乏,以及之前成功的B2B业务的强大影响,阴影挥之不去。

  B2B与B2C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市场、两种生意。华为应该以虚心的态度,务实的精神,

  从零开始,科学、系统地规划与建设B2C品牌。

  持之以恒的细节管理,是所有伟大品牌成功的不二法门。华为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潜在消费者,洞悉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以消费者当前以及未来的需求为基础,提炼华为终端的品牌核心价值。以其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将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付诸实现。工业设计部门,应该根据人体工程学,针对消费者的喜好,合理设计外观。宣传推广部门,则应深入消费者内心,与消费者实现有效互动与沟通。

  一句话,品牌的规划,到产品的设计、宣传、销售、销售,再到消费者使用反馈等过程,每一个细节,都是品牌传递的过程。能不能做好这些看似枯燥、短期效益难测的细节,是华为终端成败的关键。

  2011年已经成为历史,2012年的序幕刚刚拉开。衷心祝愿华为终端能够像华为B2B业务一样,名扬海内外。

  戴威。集智堂品牌管理机构品牌总监。具有丰富的品牌规划、整合营销、网络传播以及团队管理经验。QQ:21751436,电话:13544116154,电子邮件: 21751436@q.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华为在金融和欧债双重危机下的全球超越之道 (2012-08-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祖轲)
*把脉华为智能手机 (2012-08-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吴春芳)
*华为跨国营销的“中国功夫” (2004-10-29, 《新营销》,作者:何志毛)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