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三维透视 > 市场产品价差成因

市场产品价差成因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2-01-31, 作者: 赵龙, 访问人数: 2495


7 上页:第 1 页

  3. 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亦称,需求价格弹性,它反应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表现为需求曲线的斜率。

  在区域市场中,需求弹性反应了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对价格变动的激烈程度。当需求弹性(取正值)>1,市场需求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区域市场属于价格高度敏感型市场。当需求弹性(取正值)=1,市场需求变动幅度与价格变动幅度相同,区域市场属于较强价格敏感型市场。当需求弹性(取正值)<1,市场需求变动幅度低于价格变动幅度,市场属于低价格关注型市场。

  3.1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指具有欲求并具备相应的购买能力的人。市场需求可以分作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两种类型。

  3.1.1 现实需求影响因素。

  现实需求影响因素包括人口数、人口购买力、目标市场比重三方面的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现实需求量=人口数*购买力*企业目标消费人群比重。

  1) 人口数量衡量指标。现有人口数量、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 购买力衡量指标。区域市场宏观经济形势GDP;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或人均收入);

  3) 企业目标消费人群比重衡量指标。目标消费人群的比重由区域市场的消费偏好比重来反映。具体可以归结到,人口年龄结构分层数量和具有目标市场可支配收入者数量两者。

  3.1.2  潜在需求影响因素。

  潜在需求影响因素包括潜在人口数量、潜在购买力和潜在目标市场比重三方面内容。三者之间关系可以表示为:潜在需求量=潜在人口数量*潜在购买力*潜在目标人群比重。

  1) 潜在人口数量。潜在人口数量影响因素包括现有人口数量、人口出生率趋势和人口死亡率趋势三个方面的内容。

  2) 潜在购买力。潜在购买力具体可以通过GDP走势(近几年GDP水平)和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发展趋势(近几年收入水准)两方面来反映。

  3) 潜在市场比重。潜在市场比重,是由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可支配收入变动,人口结构变动引起的。

  总的来讲,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现有人口数量、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区域市场GDP、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消费者偏好、人口结构七个方面。为了反映市场的发展趋势,需要考量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GDP、可支配收入、消费偏好、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

  3.2 产品价格影响因素。

  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产品成本、市场需求、市场竞争者三个方面。

  3.2.1 产品成本。产品成本分作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包含管理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分摊费用。变动成本有产品原料成本、生产工人工资、运输成本等组成。在区域市场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输成本、工人工资、固定资产分摊的费用(店面、仓库分摊费用)几个方面。

  3.2.2 市场需求。市场对价格的期望水平、接受程度。这由居民可支配收入决定,由企业投放市场的产品做支撑,渠道、品牌作保障。

  3.2.3 竞争者。在区域市场,企业必须考虑竞争者的价格水平。企业的进入区域市场,必将进入原有市场的某一个战略集团。同一战略集团的企业在区域市场中,竞争是相当激烈的,竞争者也会密切关注彼此的市场动作。因此,企业选择进入某一区域市场,必须考虑同一战略集团竞争者的现有客户类型、产品特点、渠道特点、企业实力(社会影响力、企业资源等)。

  因此,企业对区域市场考量时,就价格影响因素来讲,需要考量的因素包括:运输成本、工人工资、房屋租赁费用、居民收入水平、企业产品竞争力、企业品牌因素、竞争者客户类型、竞争者产品特点、竞争者渠道特点、竞争者企业实力等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区域市场价格差异的成因可以概括为市场需求类与产品价格类方面:

  1) 市场需求类。现有人口数量、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区域市场GDP、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消费者偏好、人口结构等七大因素。

  2) 产品价格类。运输成本、工人工资、房屋租赁费用、居民收入水平、企业产品竞争力、企业品牌因素、竞争者客户类型、竞争者产品特点、竞争者渠道特点、竞争者企业实力等因素。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lzhao011@hotmai.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篇)
*除了价差,经销商还能赚什么钱? (2006-12-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潘文富)
*怎样设计合理的价差体系? (2005-04-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政权)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17 05: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