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 7 上页:第 1 页 核心发现之四:“避规力”利用反向思维和论证原理帮助社会与政府透彻分析合规行为欠缺的正反起因,帮助政府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推出新政。 《2012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成果也有令人沉重的一面。合规力、服务力及市场力得分相对较低,分别为49.38、49.76和50.36。合规力低则“避规力”必然高,反映在契约精神和商业伦理方面尤为突出。契约精神与契约履行在商业交往中常常被称为一文不值,违约违规现象严重。而且法律往往无能为力,导致商业交往活动中出现信任空白。 高“避规力”有两层含义:合理避规与刻意避规。前者可能是由于商业环境不够理想或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企业为了生存、发展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民间融资。目前金融信贷在中国是一种特权,而不是所有企业可以公平享有的权力。而后者则是违规操作,比如偷税漏税等。避规能力越强,避规需求越旺盛,证明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和谐度低,导致企业健康状况不佳,企业家要付出数倍的成本和精力,克服商业环境带来的瓶颈。 核心发现之五:“阳光环境”着眼于未来中国企业健康发展需要的根基与环境,用以确保中国企业健康发展的土壤营养。 “阳光环境”是提升企业健康力量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服务力和市场力得分相对较低都与政策的科学制定与可持续性密切相关,与社会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紧密关联。企业非常关注一项政策出台的流程透明度,征求社会民意的倾听主动度,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诚恳度。公共服务的转型改革更需要政府能够适应市场化的发展转变自己的行为,从事无巨细的大管家转变为专注于服务的大保姆。“阳光环境”期待在政府、社会、企业之间培育一个和谐、现代、有创造力的发展环境,健康的商业环境将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企业承上启下,健康发展。 核心发现之六:“社会理性”呼吁社会多元化、多视角地理性看待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用积极的建设性思想和行动推动中国企业健康成长。 中国企业健康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突破“社会理性”缺乏的瓶颈。浮躁、虚夸、过激、求快、求大、求富的心态和欲望让许多企业在商业活动中缺少建设性的建议和批评。从企业层面讲,要理性看待商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机会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企业家群体,这些机会提供的平台、空间、速度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中国相提并论。虽然把握机会的过程中有成功和失败,有高潮和低潮,有进步和徘徊,有自由和垄断,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大多数企业家的财富积累和创业成功举世公认。所以,企业家要理性面对未来发展中更大的挑战,要考虑用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果回馈社会,主动投资社会,要有“吃亏”的精神,比如热心投身公益事业,用建设性的、理性的思想和精神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 核心发现之七:“竞争繁荣”和“包容均等”是利用市场化的竞争和公平均等的机会衡量中国企业健康发展的两大根基。 就政府而言,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来自市场经济,来自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来自“竞争繁荣”的企业行为,来自“包容均等”的社会机会与和谐气氛。研究成果表明,企业强烈期待税赋减压和公平竞争,呼唤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坚决反对行业垄断。最近召开的政协、人大两会温家宝总理特别提出要加大力度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中国未来发展最具活力和创新的是千千万万中小企业,是那些土生土长正在走向世界的民营企业。商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既要根基稳固又要和谐公正,它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决定了中国企业整体健康发展的速度和提升。 核心发现之八:从“有形公共产品”和“无形公共产品”的角度,只有政府的职能从提供硬件产品转型升级到软件服务,才能有力地促进中国企业健康发展。 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要从提供“有形公共产品”转变到提供“无形公共产品”,即从提供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如公路桥梁的硬件转型升级到提供城市发展的软件如规则、政策和制度。政府未来的“软实力”应该大于“硬实力”,这是开明社会进步的风向标。“无形公共产品”要求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的政府。其中发挥社会组织,比如行业协会和NGO组织的社会化管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又比如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社会沟通功能和正面传播营销。让新媒体在政府与社会及企业的交往中从幕后走向前台,为中国未来的商业环境注入更多的健康力量。 《2012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挖掘提炼了关乎中国企业健康力量成长的核心元素,初步探索了适合中国企业健康力量未来发展的思路和策略。我们真诚期待这个关于企业健康力量发展的系统研究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和讨论。让我们共同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做贡献。 中国企业健康力量的钥匙,企业家人人都有。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来自每把钥匙所开启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行为,更来自中国市场、政府、社会和谐发展以创造共赢的健康的商业环境!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