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格力探路:单一产品能否实现千亿扩张战略

格力探路:单一产品能否实现千亿扩张战略


《中国企业报·消费电子周刊》, 2012-04-18, 作者: 许意强, 访问人数: 3072


7 上页:第 1 页

  

  有赖于“劳动力成本”优势

  拥有20多年历史的格力空调,已基本完成在中国二元化市场的立体化市场布局,正谋求从中国向全球市场的品牌化营销From EMKT.com.cn。在这一过程中,格力电器并没有脱离传统空调的制造销售。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格力电器在空调专业化道路上的快速前行,特别是在从“营销逞强”到“技术力量”构建过程中,也只是完成了从“低端加工组装”向“高端制造”升级。

  短短10多年间,在格力电器营业收入实现12倍增长同时,企业的员工人数也从2001年的5141人增加至2010年的62044人,同样完成12倍的增长。

  目前,在格力电器高达6万多人的员工队伍中,面向生产一线的员工数量多达54645人,占比高达88%以上。记者看到,2010年成为格力电器员工数量激增的转折年,在之前的2009年格力电器生产员工仅为18113人。不满一年时间格力电器的一线生产员工数量以300%的速度激增至54645人,同一时期的销售收入增幅仅为46.76%。

  这意味着,推高格力电器高达46%以上的速度增长背后,除了渠道创新、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有赖于突出且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一线生产员工在短短一年间以300%以上速度增长,并推高格力电器业绩背后,正是受益于长期以来中国家电业在“低廉劳动力成本、低价高能耗资源、政府刺激政策和人口红利”等独特优势支撑。

  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三管齐下推动的“家电下乡”、“节能惠民”等政策以及拥有高达8亿人口农村市场每百户家庭不足10%的空调保有量等,都成为助推格力电器过去快速扩张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疲软、国内家电刺激政策退出、家电市场整体需求萎缩,推高企业的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明显。同时,空调节能化挑战任务更加艰苦: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空调节能水平提升,空调发展所依靠的铜、钢铁、塑料等均属于“高能耗不可再生资源”。

  在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市场研究总监彭煜看来,“从我国家电业长期发展来看,铜、钢铁等均属于不再可生资源,原材料成本走高是必然趋势。”与此同时,我国一二级城市市场的空调开始饱和,三四级市场引发中外空调企业的集体抢夺。过去20年以来推动整个中国家电业在全球以“贴牌加工”优势确立的劳动力成本也不再明显。

  围绕制造业的千亿扩张,对于格力电器来说,以前的“市场要素、政策要素和成本要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褪色。正如一位空调经销商所说,“我们丝毫不怀疑今年格力电器能突破一千亿元,但千亿之后的格力还将如何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看不清楚。”  

  面临管理层更替考验

  从2001年开始的格力电器决策管理层“朱董配”已经成为格力电器的代名词和精神领袖,直接推动并造就“格力奇迹”。

  作为董事长的朱江洪已经66岁,除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外还任格力集团董事长,作为总裁的董明珠也已57岁,三位副总裁黄辉、庄培、望靖东的年龄也分别有48岁、47岁、41岁。格力电器已经开始有意识构建第二管理梯队。

  作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根据《珠海市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实行任期制的对象为正副董事长、董事、正副总经理,每届任期至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其中董事长、总经理连续任期原则上不能超过三届。

  格力电器本届董事会成员任职日期将于2012年5月到期,这意味着成功推动企业站上千亿规模将成为本届董事会部分核心成员的“谢幕之作”。

  目前,格力电器三位副总裁中,黄辉从质量控制部门开始升到当前主管格力电器技术研发;庄培则从生产部门起步,当前主管格力电器生产;最年轻、发展速度最快的望靖东,自2002年进入格力电器以来,从公司财务部部长、采购部部长、审计部部长、总裁助理、董事会秘书一路上扬。

  作为总裁的董明珠,从业务员起步后至今仍牢牢把握着格力电器的营销业务和整体走势。近年来,董明珠丝毫不避讳关于“接班人”话题。但对于一家国有控股企业来说,谁能接替“朱江洪、董明珠”,继续延续格力电器的“奇迹”,这不仅仅是人事变动,更是对格力未来的考验。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8篇)
*格力空调:“专业”或是“天花板”? (2012-04-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梦洁、许意强)
*空调环保制冷剂 美的格力再角力 (2011-07-21, 《中国企业报·消费电子周刊》,作者:许意强)
*格力电器小家电业务“被退市” 上市公司未来发展迷雾重重? (2010-04-26, 《中国企业报·消费电子周刊》,作者:许意强)
*特立独行--看格力专卖的化蝶之旅 (2008-09-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焦长轶)
*格力模式将与家电连锁在对决与融合中发展 (2008-07-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庞亚辉)
*格力空调不涨价的行业意义 (2008-03-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步尘)
*格力新政: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 (2007-12-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崔冬冬)
*未了的话题:格力如何与国美对垒? (2004-06-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陶天)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