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真假洋品牌的中国式尴尬 7 上页:第 1 页 “搭洋车”的艰辛历程 不少专家认为,国内企业之所以搭洋车、打外国牌,也是“无奈”之举。不管国外的东西质量怎么样,中国消费者好歹就认它们。以奶粉为例,几乎同样的原料,仅仅因为在不同的国家加工,销售价格就差了近50%,企业如何咽得下这口气?不搭洋车又怎能心甘? 问题是,现在消费者见的世面多了,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过去那种简单的搭洋车方法行不通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搭洋车也必须与时俱进,升级换代。 我们梳理一下可以发现,近20年来,中国人在打造洋品牌的道路上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探索出几种手法。 其一,在境外成立一个“空壳”公司,注册一个商标,但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都在国内进行。丝宝化妆品、香武仕音箱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是“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风行一时,但因“洋因子”太少,可信度低,企业很难公开宣称自己是进品产品或国际品牌。 其二,在境外注册商标,技术或原材料从国外引进,有的在设计上模仿国外同类产品(甚至有外国人参与设计),但产品在国内生产。欧典地板和大量的“国际品牌”服饰都属于这种类型,澳优、施恩的部分奶粉采用这种方式罐装。但因为毕竟不是“原装进口”,不是在国外的监管体系下生产,这样的品牌一旦被媒体指认为“假洋品牌”,就会有口难辩。 其三,在境外注册商标,产品委托当地企业代工,国内企业以销售总代理的形式引进,反攻倒算中国市场。澳优与纽瑞滋奶粉、天然元营养补充剂等都属于这种类型。按道理,这应该是“原滋原味”的洋货了,但现在消费者又不答应了。因为在国外市场没有销售,没有国外品牌作为担保,消费者仍不放心,更难以产生与洋人享受同等生活方式的荣耀感。 哎呀,现在消费者的口味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伺候了。要让他们从内心承认某个品牌确实是洋品牌,一般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商标在国外注册;2.产品在国外生产;3.部分产品在国外销售;4.创始人、管理人是外国人。 这4条标准是逐步递进的。第一点最容易做到;第二条本来是对中国人自创的洋品牌的特殊要求,但现在经过努力也可以做到了;第三点最难,是一个产品真正国际化的标志。要做到这一点,要在国外市场与同类产品竞争,并且有一定的销售量。澳优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收购荷兰海普诺凯后,宣称将逐步加大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首先进入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销售。 澳优把道理想通了吗?没有!中国人心目中的洋品牌,特指来自欧洲、北美、澳洲等西方国家的品牌,退一步,来自日韩等发达国家的也可以接受。中国消费者崇尚洋品牌,要的是与欧美人过同样的生活,享受与欧美人同样的品质保障,如果这些地方的人不用,消费时的安全感、荣耀感就会下降很多。 其实,澳优要完成这个任务并不太难。只要换个思考方式,不考虑赚钱,在国外开几家店,或是打进某几家超市,是一件容易的事。给合作方多分点利,多花点营销From EMKT.com.cn费,大不了倒贴一点钱嘛。 但是,做到了这一点还没完,只能算做成了国际化,算不得地道的洋品牌。按目前的架势,中国媒体和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第四点,查找里面有没有“中国心”。第一点看似过于苛刻、不近人情,有人种歧视之嫌,但既然消费者掏出两倍、三倍甚至更高的价钱,要求高一点也是正常的。你可以批评消费者崇洋媚外,但你不能不承认,中国人在整体的诚信与修养上,确实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人不相信自己人、看不上自己人,在100多年前就是如此了,这是一个社会文化和国家品牌的问题,不是喊几句高调的口号就能解决的。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