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认事实,改变认知——原酒勾兑、原酒外购从潜规则到显规则 十五年前正如日中天的秦池,在国内某报连续编发一组三篇通讯,披露出实际生产能力以及收购川酒进行勾兑的事实,一时间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在极短的时间内轰然倒下。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勾兑”一词正式进入普通消费者的视野,开始了长达数年并延续至今的被误解之旅。 无独有偶的是,前不久洋河股份又被媒体爆出在四川外购原酒甚至散酒的猛料,股价也随之受到一定牵连。号称“酱香典范”、近年高歌猛进的郎酒,同样也被卷入从贵州收购散酒的风波。让人庆幸的是,陷入“原酒勾兑门”的几家酒企,目前并没有像秦池那样遭受灭顶之灾。 但是,“原酒勾兑门”结结实实地为白酒行业敲响了警钟,并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原酒勾兑”虽说在受众群体中还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但在行业内似乎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如何在其形成灾难之前进行科学理性的疏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用沉默当做最好的回答? 作为普通的白酒消费者,白酒相关的专业知识知之不多,但喜欢跟风、喜欢捕风捉影、甚至喜欢“以讹传讹”的特性决定了白酒企业对任何非积极层面的因素都必需要高度重视。概而论之,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的成功,通常离不开三重价值的互为支撑:口感、质感、情感。口感和情感,相对更易为理解,因此这里重点对“质感”稍多阐述一些。白酒的质感,可分为有形质感和无形质感。如活性窖池的渊源、酿造运用的工艺、窖藏的自然环境等共同组成白酒的有形质感,如品牌相嫁接的文化历史、所选用的代言人或代言物等共同塑造出白酒的无形质感。近来沸沸扬扬的“原酒外购”、“原酒勾兑”事件,正是与白酒的有形质感密切相关,解决不好这个障碍,非但高端白酒成了无本之木,就连白酒行业、白酒企业的诚信都会为消费者所深深怀疑。流行甚久的“潜规则”一旦经过媒体的曝光而引发消费者的集体声讨,从而引发整个行业悲剧在快消品行业中已经有过先例,我们都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再次在白酒行业中上演。对白酒界而言,与其被动地等待媒体揭出普遍存在的原酒外购、勾兑等所谓“潜规则”的事实,不如主动地去改变消费者心智中根深蒂固的偏颇认知。消费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的观点:认知大于事实。如果无法改变已有的事实,就需要改变现有的认知。 我认为,白酒行业需要改变受众群体的三个认知。 第一个认知就是:成品白酒,到底是酿出来的,还是调出来的? 真正将直接酿出来的原酒,作为成品白酒,无论是口感还是质感,通常都难以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因此,就连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等白酒第一阵营领导品牌,无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各自的酿造大师,都从来不避讳说好自己的成品白酒是调出来的,而是通过将不同年份不同工艺、不同风味、不同储存期的原酒和适量的软化水调和而成。 既然标杆品牌都已经率先承认成品白酒是调制出来的事实,白酒行业无需再有任何顾虑,完全可以将“原酒调和”作为好的成品白酒的标准工艺,向广大消费者输出正面的、积极的信息,改变消费者的固有认知。这项工作,需要白酒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白酒企业等携起手来,向消费者、媒体等做基本的“科普”工作。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