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阿阿胶, 200万元的跷板游戏 7 上页:第 1 页 ● 200万元撬动30亿 毫无疑问,在与对手们的竞争中,东阿阿胶一直努力的借鉴茅台的思路,用价格撬动品牌,最终甩开对手。1980年,茅台卖8元,阿胶块7.6元,今天茅台卖1519元,阿胶卖875元。 所以,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有一个惊人的论断,阿胶卖到4000~6000块钱一斤才算合理,他的换算依据是阿胶最为最鼎盛时期的清朝每斤的阿胶价值白银4两。 但是阿胶的这种跷跷板游戏非常成功,2006年起,秦玉峰主政后的东阿胶至2013年价格已经翻涨了550多倍,利润超出同行数倍,并且一举甩开福胶成为阿胶代名词。 但是,目前的价格在东阿阿胶的战略规划里远远没有达到终点, 但这些依然离东阿阿胶跷跷板要达到的高度相去甚远。 2008年,东阿胶推出了龙头产品—— 6700多元一斤的九朝贡胶。不过,高企的价格需要价值的支撑,东胶一方面演绎了九天九夜、九十九道工序九朝贡胶的传奇,另一方面,东胶又屡屡向市场传递阿胶原料驴皮稀缺的信息,希望找到高价的理由。但福胶在1989年也推出过九天贡胶,历史同样悠久,但是同样面临原料短缺的福胶所有阿胶块的价格依然要比东胶低25%左右。 显然,福胶是东胶最大的威胁,连续两年来,福胶不但趁东阿阿胶价格提升机会大规模填补了东胶舍弃的中低市场真空,而且,福胶也在加大文化价值的挖掘,在历史的跷跷板上东胶有明显失重于福胶现象,因此尽一切可能在根源上超越福胶的是东胶躲避不了的难题。 历史错综复杂,福胶的可考历史优势很难打破,正史的缺憾,可以通过历史剧的合理想象加以变通,东胶唯一的办法是改变游戏规则,东胶干脆就以介于正史与传奇之间寻求这种规则的改变。而郑晓龙筹拍的《甄嬛传》无疑给予了东胶这种难得机会。事实结果是东阿阿胶如愿以尝。 清廷宫妃之间无处不在的东阿阿胶恰恰也让人们有足够理由相信,阿胶本是高等消费的奢侈品,既然高如皇帝,因此价格不断的靠拢贵族豪门也是合情合理。 戏说的历史有时真的可以让消费者盲从,东胶的销售额却却在连年窜升,并且直接冲30亿,福胶的历史优势被化解与无形。 东胶的眼光 《甄嬛传》的带动对于东胶来讲无疑是无可复制的,这一切今天已经被多数人承认。 在郑晓龙筹拍前,大三学生流潋紫的甄嬛传早已成为网络最畅销的小说,东胶对此的判断是,改成影视剧同样会受欢迎,而后来证实,孙俪、蔡少芬看到剧本后都同样赞不绝口。 但是,在郑晓龙筹拍《甄嬛》前,剧组曾经寻租过很多厂商,当然在成片里,除了阿胶,我们没有发现其它任何品牌,这说明,剧组吃了闭门羹。想来今天一定有人悔青了肠子。 当然,这背后似乎也有福胶的影子,只是福胶没有与剧组合作。东阿阿胶一家独霸了雍正的女人们,这就是铁的事实。而众多商家的与甄嬛传擦肩而过,则可以理解为对其预期影响的不认同。 当然,这点无可厚非。事实上影视植入的风生水起,东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此前《一声叹息》,徐帆扮演的妻子在电话里多次提到“欧陆经典”, 《手机》中平均几分钟就出现一次摩托罗拉手机。在葛优主演的《没完没了》中,中国From EMKT.com.cn银行的广告则堂而皇之地印在“依维柯”车身上,这些都曾经是影视植入式广告的试水者,但是成功者往往不是先驱,缺少成功样板示范效应的,自然让很多品牌企业捂紧了自己口袋。 事实的结果是东阿阿胶靠上了雍正这个大树,跳出了这种惯性,并意外的成为行业公认的植入黑马。即便先不去计算甄嬛传对东阿阿胶品牌的撬动作用,单单是2013年春节期间,在甄嬛传的铺天盖地的影响下,东阿阿胶的的销量都增加30%以上,东阿阿胶甚至派出了所有的终端销售人员,到全国数万计的销售终端去协助卖货。 可见,东阿阿胶的的眼光要大于运气,这也是其敢于植入,作为战略撬动组合拳的一部分,倘若,福胶捷足先登。后果就不是今天这样了。 东阿阿胶带来的启示 此前,连主演孙俪不止一次的承认,她没有料到《甄嬛传》会这么火,事实上《甄嬛传》不但在境内火的一塌糊涂,在境外也开始有走红的迹象,这个判断不止是来源于台、港、澳曾数次热播,而且,连好莱坞的大本营美国,在2013年也有引进《甄嬛传》的行动,并且这点得到导演郑晓龙的确认。可以预见,借助“甄嬛”这棵大树,东阿阿胶还将在很长期间顺风顺水,扶摇直上,而这又是多少企业日思夜想的经营状态啊,显然一股植入热也会随之兴起,但人们却不得不在东阿阿胶的成功案例里寻找一些必要的启示。 ●植入广告是广告战略不是投机 不止一次的有人将东胶植入的成功归结为交了桃花运,巧合。但市场绝非如此的简单,任何的成功都有其背后的逻辑,不过是有些人意识到了这个逻辑,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而已。 从广告战略角度讲,东阿阿胶一贯沿用的是名人撬动名牌策略,陈道明、斯琴高娃、白静、甄子丹,一度是东胶广告的明星,明星战略是其广告战略一个重要组成,而《甄嬛传》云集了蔡少芬、孙俪等当红影星恰恰也正好与东阿阿胶的广告战略合拍。当然东阿阿胶也不全是看中了明星的效应,产品与剧情的天然契合,是东阿阿胶选择的最为重要的战略考量点之一。 这点从东胶的植入经验可以找到佐证。事实上,《甄嬛传》开拍的前一年(2009年),东阿阿胶就已在《大宅门1912》中投入植入广告,这比《甄嬛传》的开机事件时间早了一年,剧中七爷白景琦在山东贩卖阿胶的故事,绝对比甄嬛传所涉及的阿胶背景更为波澜壮阔,整个场景都集中在了东阿古县的影视基地,天量阿胶背景信息远远超越《甄嬛传》。而比这更早的是2004年郭宝昌的首版《大宅门》中,东阿阿胶也早将剧组请进了东阿安营扎寨,品着小酒,坐着小马扎听秦玉峰为剧组将阿胶的故事。而这既体现了植入广告对于东胶来讲不是意识心血来潮,也不是投机取巧,见明星剧就上,其背后体现的是其战略与战术的考量。 ● 找对点,办大事 近年来植入广告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国窖1573搭载赵本山的小品;香飘飘和女主角《一起来看流星雨》;宋河介入《双城生活》;剑南春在《夜宴》里大摆酒席,应该说企业对于植入广告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但从效果上来看,总体都不如《甄嬛传》带动下的阿胶热,这背后的原因除了植入的生硬,偏激外,还有很多是与剧情的自然发展融合度不足。而东阿阿阿胶恰是竭力在避免这些不足,尽量自然贴切的揉进剧情。因此,阿胶每次的出现都是在皇帝或者宫妃最为需要的时候:嬛儿小产后,芳若送来阿胶调理,御医温实初在配药是念叨阿胶,皇帝微恙时,华妃端来阿胶桂圆羹,与情节的天衣无缝的交融,加上历史上确曾有过的渊源,很容易让很多观众在无意识、无防备状态下全盘接收了电视中的广告信息,而人们对于广告的那种天生的戒备性,在《甄嬛传》里都很少出现。 这就是东阿阿胶的的聪明所在,顺水推舟,借势导势,只不过这些,东阿阿胶安排算计的更精心罢了。当然,也有专业的观众发现端倪,但限于历史上客观存在,多数人会心一笑,就此放过。 结束语 广告植入,东胶不是先行者,也不是终结者,但是东阿阿胶植入广告背后所蕴含的似的竞争战略高度、手法的娴熟和与影视的完美结合,对品牌的背后的文化渊源淋漓尽致的表达,几乎是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度,因此,东阿阿胶的区区200余万的植入,所上演的品牌撬动大戏,堪称是近年少有的经典,带给热门,人们的启示和借鉴应该还有更多。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81463608@Q.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