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利是”:新产品的生死符 7 上页:第 1 页 消费者“利是”的基础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或者相对弱势的企业推出新产品,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市场?按常理,要么是更好的质量,要么是更独特的功能,要么是更高的性价比,要么是在保证基本功能前提下更低的绝对价格(比如七天连锁酒店)。这四点,是一个新产品必须为消费者提供的“利是”(红包),也是消费者选购新产品的理由,不然,消费者凭什么要选择你呢?选择一个缺乏品牌和资信担保的新产品,是要冒风险的!(至于产品形象、心理满足之类,都是没影的事,还没几个人消费呢,哪来这些虚的?!)\ 构成消费者“利是”的这四点,其实就是营销4P中的前2P—产品与价格。作为一个没有得到市场认可的新企业,理当老老实实埋头苦干,将心思用在产品创新与成本管理上,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质优价廉的产品,准备更大的红包。在消费者接受你之后,你才可能逐步提高利润。一开始就想着自己挣钱,甚至挣大钱,哪有这么美的事啊! 但中国很多企业就是不顾这些常理,迷信于各种渠道策略和促销技巧—营销4P中的后2P,希望靠给渠道高额分成,靠消费者不懂行,靠豪华包装,靠广告忽悠和品牌故事,靠高定价后的虚假折扣,创造市场奇迹。事实证明,没有前2P为基础,后2P是成不了事的。前2P是本,后2P是末;后2P影响企业赚钱的速度和多少,而前2P决定了企业能不能在市场上赚到钱。 不得不说,近些年层出不穷的营销理论,以及各路营销专家鼓噪,把企业家的心思搞乱了、心术搞坏了。企业界整体上心态不正,都想着投机取巧、弯道超车,当然出不了好的产品,更成就不了真正的品牌。 当然,也有的企业并非存心蒙事,只是没有把思路理清(给消费者带来了什么“利是”?消费者凭什么买你的产品?),心存侥幸,在市场上盲目试探—自己都没整明白,指望撞上好运气,不是拿钱打水漂吗?有的则对自己的产品过于自恋,对消费者的接受度片面乐观,在产品推出之前缺乏独立的、客观的评价—你不愿听不悦耳的话,别人更不愿意驳你的面子、坏你的心情,心魔使然,神仙也挽救不了。 (余不讳为资深营销人士,其专著《忽悠》、《摆谱》近期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醉心于研究各种忽悠之术与摆谱之道,心里拨凉拨凉,眼中仍含有希望。E-mail:yzd789@16.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