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电商也需实体基本功 7 上页:第 1 页 实体、电商旗舰店和代理的理想布局 另一个代理渠道的生意法则,是传统企业做电商真正的命门。很多传统渠道的老板和销售总监都认为,做电商,就是在天猫开个品牌旗舰店,卖下货就代表自己做电商了,这个观念非常的外行,还没有入门。真正做完实体,将实体渠道覆盖率提升到90%以上,SKU达标率100%以上,再玩几年电商,并且除了马云的天猫和淘宝平台之外,其他京东、1号店、当当、红孩子、唯品会等B2C渠道都做过,且将自己的品类,在每个渠道平台上都做到前3甚至第一,到这个阶段后,会得到有趣的发现。这个发现会是你驾驭线上、线下渠道的关键。 实体覆盖率没有做上去,电商渠道没有铺开,又或者铺开却没有做到各渠道销量排行前3,很难获得有价值的生意体会。各渠道冲突最激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时候,就是各渠道的主推产品销售均已排名前列的时机,基本上一个渠道做下活动,其他渠道马上当天就会有代理商电话投诉到销售总监,要求货款补差或更多支持。相对而言,这个阶段,当渠道的网点覆盖率已成熟,单店的产品结构也已齐全之时,费用的投入和销量回报基本已经稳定,测算各渠道的费用投产比与投资效率,是最合适的。 到了这个阶段后,你可以盘点下实体、直营的天猫旗舰店和代理渠道3个板块的净利率,你会发现实体净利最低,投入最大,货款回收周期最长,是最不经济的投入;其次是直营的天猫店,看起来直营毛利高达70%以上,但去掉所有费用后,所剩无几;获利最丰厚的是B2C渠道的代理。 所以一个成熟品牌最好的渠道布局,是分三条线来进行产品线区隔,每个渠道卖款号或颜色有所区分的产品,然后产品推广以天猫旗舰店做点,实体和电商渠道代理做线和面,先电商后实体的思路来逐步展开,能确保企业以最小的资金投入,用最快的速度获得极高利润的回报。 比如小熊电器,它的销售集中于旗舰店和代理商专卖店,以这两个渠道做“点”,然后销量做起样板后,再迅速招商,扩展到其他专营店、B2C渠道和实体渠道来做“线”和“面”。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新品刚上架时,销量没卖起来,纵然卖点再好,代理商都会观望,不会主推,只有在自己的旗舰店或专卖店做起销量后,代理商看到好卖了,才会跟风来卖,那样让各渠道销售人员逐步导入该产品,就能让产品突破“点”的限制,迅速扩展成“面”,整个销量就会迅速爆起来,资金快速流转,会带动更多其他单品的关联销售,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线多几个这样的“爆点”,整个品牌的势头将锐不可挡。 生意的核心不在于利润留存,而在于现金运筹,善于借力供应链和渠道的账期杠杆来缓解资金压力,借助线上渠道的品牌影响力和有卖货能力的产品线来征战实体,以点带面。两三年前,习惯性的创业套路,是先实体后电商,现在的创业思路,应是先电商后实体,先直营单店后代理分销。电商代理,是维系实体和旗舰店运行的利润来源,所以电商渠道的招商和代理商管理,对于生意来说尤为重要。 代理商为什么要做你的产品? 这个不管是电商还是实体,都是同一个道理。代理商只认三点,按重要性排序,第一,必须能卖动,就是实体常说的动销;第二,最好有钱赚,至少要能满足代理商的基本运营费用;第三,最好是一直有钱赚。如果不考虑代理商的基本需求,就轻易找代理商合作,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这个道理其实好简单,但很多跑销售的新手,往往会忽视这些最简单的道理。现在实体销售老手跑到电商上招商,最开始也会碰到这些问题,闹很多的笑话。 比如有的企业老总用旺旺挨个找那些淘宝店老板谈,说你卖我们的产品吧,每个赚多少,利润高。一天发1万个人,也没人会理你,因为他们首要关心的不是这个,是看能不能卖动,就像实体渠道很多代理商喜欢做宝洁的产品一样,没钱赚也做,因为能带动他其他的利润产品销售,电商渠道的代理商,更看重这点。能卖动就代表有人进来,有人进来就有可能让他买更多的产品,这个产品不赚,其他成品赚钱就行。所以在你自己的旗舰店没有做起一个单品爆款的案例之前,就不要到代理商面前招商,丢人。 能卖动,最好还能让代理商赚点钱,不要卖越多赔越多,代理商就喜欢了。毕竟代理商的生意都是有费用的,不赚钱,生意就维持不下去,按目前的淘宝投入费用来看,给代理商的毛利至少要在20%-30%的空间,比实体代理的利润空间要求甚至还要大。其中运费5-10%,天猫扣点3-5%,广告及赠品5-10%,如果整体的毛利没有达到最起码的20%以上,基本上是无钱可赚的,属于白忙活的“搬运工”。 最后再给代理商一些信心,确保他能长久的赚钱,不要赚一两个月就价格打穿了,又得重新打一个爆款,心累。所以这个时候,最好让一个主推款号下面,重点代理商不超过3个,其他小代理商,爱怎么跟风卖都行,他们是让产品扩展成“线”和“面”的长尾力量,但重点代理商的利润一定要保证,要控价,不能让价格太乱,否则重点代理商一旦放弃,整个产品的生意马上会一落千丈。 就像实体渠道一旦在KA掉链子,整个区域基本上两个月没业绩一样。这里面,要像爱护实体代理商一样的态度,爱护电商代理商,也要用实体控价控货的手法,去维护重点代理商的权益。让一个市场始终有几个人扛大旗,后面一堆人跟风走,这才不失为一个良性的生意格局。 之所以重点代理商不超过3个,是基于渠道力量的均衡,随时防止大代理商“店大欺厂”,这与实体销售所面临的大户制衡是同一个道理。如果仅把一个款号给一家代理商主推,那这个代理商做起来后,会不断的以销量来挟持厂家,要更多的费用和返利支持,并且如果只一家独大,其他代理商也不会跟风,认为产品不好卖,才只有一家来卖,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先让一家卖起来,然后再扶持2家作为备选,与之前代理商的销量保持在一定距离之内,如果前代理商不听话,就马上安排备选代理商来反超。 同时,3家重点代理商的格局,可以更好的适应淘宝的活动规则。淘宝大型活动如聚划算、双11大促等,基本上都是不累积销量的,那样代理商参加活动,活动销量不累积,意味着当天活动后,随时会被对手反超,与其给对手机会,还不如给自己的代理商机会。所以一般会让排名第2或第3的代理商参加大型活动,来保住第一家的销量优势,既不浪费活动机会,又能很好的压制对手。 钟超军,现为国内某知名品牌总经理,历任上市公司品牌总监、销售总监等职,专长于品牌管理与重大市场、产品策划推广,已出版《品牌攻略》、《影响中国营销From EMKT.com.cn进程的25位风云人物》、《寓言杯中营销茶》等多部财经书籍,详情请百度搜索“钟超军”进行了解。欢迎联系18924286190,E-mail:645477996@q.com与他进行交流。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