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法思维和乘法思维——系统思维的力量 7 上页:第 1 页 这是我在网上随便搜索出来的几段新闻报导,发现“加法思维”依然无处不在:
今年深圳市政办公厅将开展“质量年”活动
( 2009-01-23 ) 稿件来源:深圳特区报
昨天下午,市政府办公厅召开2008年年终总结表彰大会,对优秀人员、“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暨优秀调研报告、优秀公文进行了表彰,并决定在去年开展的“管理年”活动基础上,今年在全厅范围内开展“质量年”活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xx出席会议。市政府秘书长xx在会上总结了市政府办公厅2008年工作,并对2009年工作进行了部署。
……(http://www.xinhuane.com/chinanews/2009-01/23/content_15537067.htm)
赤峰铁通认真铺排“质量年”活动(时间:2011-06-08)
中国联通公司“优质服务年”承诺(时间:2007-2-7)
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开展“创新年”活动实施方案(时间:2007-6-8)
洋河酒厂“管理年”活动全面启动(时间:2011-01-28)
……
为什么加法思维会成为大多数人普遍存在的思维形式?
其实,加法思维的出发点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它也是以达成一个目标所需要的要素作为思考起点的,我们从小的学习成绩好坏就取决于各科成绩相加之后的总和,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几乎用了20年的加法思维来衡量结果的好坏。
在很多管理类的书籍中,同样能够经常看到以加法思维形式出现的表述。比如:
广告的三大要素是:投放量+诉求点(USP)+记忆点
投放量我们很容易理解,但“诉求点”和“记忆点”如何理解呢?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
在明星广告中,“明星”就是记忆点,“明星”说的话就是诉求点。
那么,刚才这个关于广告三大要素的表述有问题吗?没问题(但其实也不完整),因为广告的三大要素的确是投放量、诉求点和记忆点,缺一不可。但如果用“投放量+诉求点+记忆点”这样的形式去表达,就会让我们把焦点集中到了“要素”的完整性,而有可能忽视“效能”的关联性。
我们用数字说明一下:
1、如果投放量=10000,诉求点=50%,记忆点=50%,投放量+诉求点+记忆点=10001,
或者投放量=9999,诉求点=100%,记忆点=100%,投放量+诉求点+记忆点=10001,
他们的实际效果能相同吗?
2、如果投放量=10000,诉求点=100%,记忆点=0.01%,投放量+诉求点+记忆点=10001.01,有意义吗?
因此,“加法思维”的主要特征就是强调“要素”的完整性,而“乘法思维”则是在强调要素完整性的基础上,更注重要素之间的关联所产生的“效能”。
所以说,“加法思维”是“要素思维”而“乘法思维”则是“效能思维”。
那么,我们现在再用乘法思维的形式重新表述一下上面的公式:
广告效果=投放量x诉求效果x记忆点
这时候,我们在判断一个广告公司提案的时候,就不仅仅要看他们是否找到了“诉求点”和“记忆点”,而且需要进一步衡量“诉求点”和“记忆点”对目标受众的影响程度。
我们再用数字说明一下刚才的例子:
1、如果投放量=10000,诉求点=50%,记忆点=50%,投放量x诉求点x记忆点=2500,
或者投放量=9999,诉求点=100%,记忆点=100%,投放量x诉求点x记忆点=9999,
加法思维的效果相同,乘法思维的效果差距就完全不一样了。
2、如果投放量=10000,诉求点=100%,记忆点=0.01%,投放量x诉求点x记忆点=1,有意义吗?
说到这里,就很容易解释一个好的创意与制作为什么应该卖一个好价钱了。
何况,广告投放还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目标受众。
因此,我个人认为:
广告效果=投放量x诉求效果x记忆度x目标受众比例
加法思维的最大弊端就是:容易因为把关注点以及力量集中于某一个环节而使整个系统失去平衡,同时也会造成在某一个环节使用或掌握了过多的知识或资源,很多是用不上的,浪费的。 而乘法思维最大的好处就是保持发展的平衡,更高效的整合资源,并使价值最大化。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1900333033@q.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