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大妈们能否拯救京东? 7 上页:第 1 页 商业危机气息潜藏 即便一些VIP用户,有三分之一订单尤其是进口商品订单是赤字经营的,为培育市场积累用户评价上市之初大幅优惠,试图培育使用习惯,但由于没有价格优势,只能是看起来很美的一锤子买卖,随后偃旗息鼓。很多新上市的企业只能靠倒挂的价格吸引眼球,甚至整个品类集体不盈利,众多企业尚未长大就已垮掉,而且具有行业普遍性。还有三分之一刨除电商快递成本等附加费是否盈利让人深深划个问号,何况电商价格与线下已无明显优势,线下后来居上,价格更实在。剩余三分之一曾经作为电商具备成本优势的代表部分,但由于线上整体遭遇营销经营困局,供货越来越不稳定,企业是否盈利仍旧不详,如果盈利状况良好就不会撤柜。此外,还有大量商品与实体店相比完全不具备优势,鲜少能进入消费者法眼和购物车。 一方面新鲜商品品越来越难求,或因缺乏推广力度直接淹没在万千商品的汪洋中,另一方面营销越来越难做,一个产品稍有销量,跟进者众,平台和企业旗舰店也直接拿来主义,直接一个价格低抛撂倒所有经销客户,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渠道库存照压不误,客户只有以更低价应战。不打广告不卖货,打了广告不盈利,热热闹闹集体学雷锋。 CPI奔跑了数年,企业出厂价格逐年下降,销售价格却逐年大幅上涨,不能不归结于商超渠道改改价签就盈利的涨价哲学功劳。而今商超在电商一波又一波的价格PK车轮战中已渐渐掌握回击主动权,优惠券、满减、红包等电商曾经所向披靡的营销方式商超同样应有尽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多产品价格比电商还令人满意,商品眼见为实,质量更有保障,即便如此,依然难掩颓势。商超如此,电商就能好到哪儿去吗?如果不是靠投资人的强力支撑,先倒下的一定是烧钱更猛、盈利渺茫的电商。产品价格一路绝尘而去,就象格力即便拿出诚意带领消费者穿越时空回到六年前的价格,但日常销量已严重挫伤,渠道库存和市场竞争饱和度高,促销能否带动增量增长依然不好说。在GDP经济论诱导下,一波又一波的涨价潮造成社会商品大量积压,而今产品销售价格回调,人力成本等企业开销却成倍增长,企业效益不保,同样深深陷入两难。 大妈:快递员OR 用户群? 强哥人逢喜事精神爽,灵机一动直接想到了发动大妈作为兼职快递员开源节流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问题是大爷大妈年事已高,意外险也很难覆盖到这类人群。真为了这点零花钱出个工伤、意外之类,强哥就笑不出来了。定期送项目中生鲜产品本身损耗高,变质快,储运条件高,果蔬等利润却很难说,即使京东仅作为广告商和平台租赁管理方,将商品和运输问题都推给合作的小超市,由于增加了分配环节,加盟小超市利润更加下降,效益恐难确保。 其实,强哥定错了位,利用大妈们口口相传的中国式聚众传播效应开展货到付款、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同时推广既便于年轻人选购,又方便中老年人参与,也丰富了老人家们的业余生活。电商历来的一大盲区即将较少使用PC和手机却大多承担家庭采购重责的中老年人群撇除在外,将电话购物和实体店销售等线下方式撇除在外,如果能有效加以弥补和覆盖,又将增加2亿以上购物人群,而体力下降、见什么都新鲜同时也具备一定购买力的中老年人也将成为方便快捷、送货上门的电商之最大受益者和固定消费人群。甚至在社区开始集中宣传和推介,组织老人团购,开发老人购物手机,或者改让遛弯的老人去自提节省运费和人力。 医药零售业同样可以借鉴以上方式,氨糖之所以销售火爆正是源于白发族间的口口相传。线下其实比线上折扣力度更给力,服务更周到,质量更保真,成本控制更得当。而宣传费用和效益产出之间的平衡点始终是电商的痛点,没有广告价格裸卖无人问津和喝彩,打了广告广告位和广告效果往往并不明显,有广告无折扣没有订单,上广告加折扣企业亏本。还不如集中做社区推广,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电商在中国看似规模庞大,效益却象拇指姑娘。电商如果不革低效营销、低效经营、低效投资运作的命,市场和投资人也会革低效电商的命,一切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实质营销,帮您透视和重构企业营销与运营。没有做不好的营销,只有不得当的方法与观念。世界紧联一体,1+1的合作带来资源、智慧和效益。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pharm_consult@sin.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