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开营销培训本不神秘的玄虚外衣 7 上页:第 1 页 五、案例。具有很强的流行色。营销行业的翘楚被作为授课过程中的口实。大腕级的公众人物被作为课件中的角色。有意无意还以品头论足式的点评来凸显自己的无形水准。营销行业的大事件会被支离破碎的用于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 六、语言。惯用舶来语,或者英文。课件中的夹杂的蛮夷语言被单词性的不确定应用,以此显现海归或者外企的曾经背景。仔细去听,发音有台湾英语、大陆英语、还有河南英语、北京英语等。 七、武断。对于课件中的观点真理似地教条坚持。并以此观点作为课件营销价值的评判。 八、故作复杂。为体现培训的价值,把本很简单的东西非得装扮的花里胡哨,让你迷茫在幻影灯光之中。没听懂,那是你的资质问题,而并非我的授课问题。这种复杂中隐含着一种无法评判的但又虚幻提升课件含金量的蒙太奇!犹如梵高的画的价值就是多数人看不明白而体现出来的。 九、盲目自信。对于营销案例无所不能,妙手回春,其实真正的是一个事后诸葛。记得某电器老总参加某次某机构组织的高层论坛,结果回来后就聘请此机构人员为自己的营销总监,再后来,结果是企业业绩还不及之前的水平。其实,国人善忘,“纸上谈兵”的现实又何曾停止过呢? 十、谄媚心态,商业逻辑,赚钱目的。多数培训结束后,学员会对讲师进行授课评估。讲师的一种谄媚的奴性无不表现。如过度的夸奖,一味的附和,无原则的纵容,大度的容忍......有此心态,课件所表述的“真理”在灵魂的软弱下能立得起来吗? 鉴于以上现象,个人建议培训机构:尽量不要承接营销方面的培训,就是接了,也要委派有这个行业营销背景的讲师担纲。当然,课件不要简单的“定型包装”了,而是要根据企业的现状、问题、目的而“定制包装”了。尽量避免技能性的营销课件,可偏重于理论、知识形态的通用性课题。 揭开了营销培训的玄幻外衣,作为营销人,如何参加培训呢?毕竟,培训是企业的一种福利,不去享受,岂不是对不住自己的青春! 一、入相。既然参加培训,就要谦虚,抱着空杯心态来学习。首先屏蔽自己之前的认知,完全融入培训场景,接受课件内容的熏陶。只有如此才能融入到课件中,才能体味课件的魅力和价值。 二、离相。培训结束,要从培训的场景中能出的来。纲要性的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好好参悟课件讲了些什么?课件的目的性?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把新的东西通过自己评判、归纳、总结而成为自己营销体系里面的干货。如果入相而不能离相,那就去演绎“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历史典故去吧。 三、实践。结合自己的营销实践,把课件自己认可的技能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并不断总结,最终形成自己鲜活的营销理论和技能,这才是真正的受训后的提高。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早就告诉我们,不要去界定绝对的结果和标准。培训也一样,不要去界定课件的一个绝对,当你绝对了,你就迷惑于孔老夫子所说的患中了。我们只有追求在没有标准界定的环境中去追求标准,才是正理。各位,参吧! 以两个小故事结束此篇杂谈: 一次参加一个代价不菲的营销培训,讲师在白板上花了近1小时带着听众在计算商品毛利问题,而且不停提问加减乘除后的数字,培训成了一堂实实在在的小学四年级乘除数学训练课。 又一次,被人邀请参加一个级别蛮高的论坛培训,讲师倒是干脆,全是些口号、顺口溜、名言、箴语、警句,笔者正思考此次培训在干什么的时候,培训课件一下子导入到了**咨询机构的服务项目中去了。 常嵘,字辞庸,号九颂。18年营销行业资深人士,工于模式架构和创新,善于从微观出发,解决宏观营销课题。联系电话>>: 13335473095,电子邮件>>: changrin@sin.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