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乳企与欧盟打价格战,胜算几何? 7 上页:第 1 页 欧盟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就是中国 有乳业专家认为,受去年乌克兰危机影响,中国市场将成为欧盟牛奶的下一个出路。“前年中国进口的液态奶有18.5万吨,去年增加至29.5万吨。”他预测今年中国消费进口奶量将突破40万吨。 欧盟产奶大国也在出口奶制品时受益最多。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的常温奶产品很多都来自欧盟,尤其是德国。例如德国牧牌,以及德国乳业公司甚至为亚洲市场专门设立的品牌欧德堡(Oldenburger)。德国的牛奶相对便宜,在出口中成本优势十分明显。例如,非欧盟成员国的瑞以产出全球品质最高的牛奶而闻名,但瑞士牛奶的价格也是最高的。同样品类的奶酪,瑞士出产的价格可以达到德国的三倍。 今年1月,占据总产量1/4的德国最大的乳制品制造商DMK乳业公司新闻发言人科尔德斯的表态称,DMK在上海开设了办事处,主要任务是为在中国市场立足进行前期准备。 该公司统计说德国农场主在过去5年投资了5亿欧元,用于购买奶酪制作和牛奶消毒装置。DMK坦言欧洲市场有限,以往俄罗斯都是德国最大的奶酪消费国,但从去年开始俄罗斯被禁止从欧盟进口奶制品。所以,无论是德国,爱尔兰还是荷兰,这些产奶大国只能瞄准出口亚洲,中东市场,而中国市场是重中之重。 为了冲出欧洲,欧盟大奶商们也在合纵连横。2012年,丹麦乳品公司Arla和英国奶业公司Milk Link以及德国牧牌在欧盟批准下合并,工厂位于靠近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德国边境,该公司新鲜奶多供应德国市场,常温奶出口是公司优势之一,中国出口是重头。 由于国内乳企牢牢控制着渠道,外国乳企要想在国内市场落地,难度也很大。基于这种原因,更多的外国乳企选择了与本土乳企合作或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曲线入场,试图搭借本土乳企成熟、完善的销售渠道来抢夺国内乳制品市场份额。 中国乳制品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令全球乳制品巨头虎视眈眈。去年,爱尔兰驻华大使康宝乐就曾表示,随着欧盟乳业总量限制取消,中国是爱尔兰乳品企业重点发力的市场。同样,荷兰的乳品企业也已经行动了起来,3月底,辉山乳业发布公告,与荷兰皇家菲仕兰设立合营公司在中国产销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一事,已获得商务部批准,双方各占有合资公司50%的股份, 双方将共同开发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 除了欧盟,美国的乳品企业也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发,这让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达到白热化。不久前,美国奶粉生产厂商美赞臣首席执行官KasperJakobsen在与华尔街分析师关于一季报的交流中,毫不回避对于中国市场的期许,他同时提到,从4月开始美赞臣的成品奶粉将直接从荷兰向中国发货。“美赞臣荷兰工厂的产能在未来数个季度将会增加,这将对公司2015年下半年在中国的增长带来更大支持。” 美赞臣的“野心”或许也来自于欧盟实施30年的牛奶配额制从4月1日起取消。 据了解,上述产品进入国内,美赞臣将通过电商、一些长期合作的零售门店和经过挑选的母婴店等通路进行分销。“目前还处于弱势的一些通路里,公司也在改善有关计划以加强产品的铺货。”KasperJakobsen称。 国产品牌不输品质,乳企推出低价产品 洋品牌之所以能在国内乳制品市场上“横行无阻”,归根到底就是国内民众疯狂追捧的结果。4月13日,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谷继承向媒体记者直言:“到现在人们还心有余悸,没有完全消除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影响的阴影。” 然而,君乐宝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刘森淼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品质与产地无关、与价格无关”。 5月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2014年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通报显示,对进口样品抽检200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4批次,全部来自欧洲国家。其中,原产西班牙的宝露芬品牌乳粉和原产奥地利的Hole品牌乳粉,维生素A的检测结果,都不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的范围内,存在一般风险。 无独有偶,1月底,据新华食品统计,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不合格进境乳制品名单中,共有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430批次的乳制品被检测不合格,其中新西兰以60批次“位居榜首”。近几年来,雀巢、雅培等外资品牌也不断被媒体曝光,产品中疑似混入异物。 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也认为,在奶源质量、生产工艺和产品研发上,目前国产品牌完全可以比肩甚至超过欧盟标准。 笔者认为,在中国,婴幼儿奶粉是最安全的食品之一,不但有乳企的高度警惕和严格把关,还有政府媒体的监督与重视,而且部分国内乳企生产工艺技术其实已经领先国际水平。可以说这几年来,国内乳企在自控自建奶源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工作,也花了不少钱,特别是大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输于洋品牌;政府也落实了多项乳业发展的措施及政策,但民众知之甚少,政府及相关机构都应该加大宣传普及力度。 面对即将汹涌而来的欧盟及美国乳品,国内乳企也在悄悄备战,应对策略之一就是直指国产品牌的短板——价格。“我估计,在近一两年内,甚至价格战就会打起来。”乳业专家冯启认为,由于国内乳制品市场拉动不明显,很多大企业原料库存积压,部分企业产品销售情况也不够理想,一些企业为了成本考虑不断在海外寻找低价奶源。 笔者梳理发现,截至2014年末,蒙牛、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的存货余额分别约为43.42亿、50.08亿和20.3亿元,相较于2013年底25.77亿、36.83亿和15.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8.49%、35.99%和35.31%。这应该是市场需求充分作用的结果。 君乐宝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刘森淼也表示,以婴幼儿配方乳粉为例,目前价格战已经悄然开始了。欧盟牛奶配额制度放开,价格还有30%~40%的下降空间,所以未来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将维持在每罐120~130元之间,整个国内乳制品价格都将逐步呈现下移态势。 竞争的加剧也让国内的乳制品企业开始寻找新的发力点。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国内巴氏奶市场被充分挖掘,乳企不仅可以消化掉更多的原料奶,也能够在“洋品牌”冲击下有立锥之地。本世纪初,国内巴氏奶与常温奶的市场份额分别约为80%和20%,经过15年发展,巴氏奶与常温奶的市场份额约为28%和72%。然而,世界主要的乳业发达国家都以巴氏奶为主。 “全球75%~80%的国家仍以巴氏奶为主,目前28个欧盟成员国家中,只有11个国家以生产常温奶为主,其余17个国家基本上都是以巴氏奶生产、消费为主。”据冯启透露,最近几年,全球有20多个国家开始涉足常温奶,但更多的是针对中国市场而开设的,被俗称为“特供中国常温奶”。 重压之下,国内乳品企业纷纷招兵买马。继君乐宝推出130元/罐(900克)之后,新希望也推出了99元/罐(900克)新西兰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试图以低价撬动目前国内奶粉市场,雅士利也高调宣布推百元左右低价奶粉,再加上此前动作频繁的辉山、蒙牛、伊利等乳企,国内乳品市场内外竞争将再次加剧。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逐步回归理性,是整个国内乳制品行业价格回落的“先行者”。 液态奶、配方奶粉率先受冲击 欧洲乳品进入国内市场又会带来哪些变化?这应该是欧盟配额取消之后最受国人关注的话题之一了。 “最先受冲击的是国内常温液态奶市场和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乳业专家冯启介绍,目前我国进口奶粉中,来自欧盟的比例虽然不高,约10%左右,但具体到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产自欧洲国家的配方奶粉却占到我国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总量的7成多,其中荷兰占比33%,爱尔兰占比22%,法国和德国分别占比9%和6%,此次配额制度取消后,欧洲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生产外销销量将再次上升。 同样,常温液态奶领域,国内乳企也将面临来自欧洲的巨大挑战。“目前进口常温奶价格成本低于国内常温奶价格成本,形成了价格倒挂。”乳业专家王子恒预测,在配额制度之下,过去五年中欧盟奶制品出口仍然快速增长,出口量提高了45%,出口金额增长95%。如今欧洲牛奶生产配额制度正式取消,国内市场可能涌入大批欧洲进口常温奶产品和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 面对即将汹涌而来的欧洲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液态奶产品,国内乳企也在悄悄备战。本刊记者先后致电伊利、蒙牛、光明、雅士利等国内乳企,相关负责人对于欧洲牛奶生产配额制度取消的影响都表示不便评论,只是“密切关注”。 记者了解到,此前蒙牛、伊利已经在新西兰建立奶源基地,刚刚杀入奶粉市场的新希望集团,则计划绕过经销商和分销商,将新西兰进口奶粉直接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售价定在了99元,明显低于市场上动辄几百元的进口奶粉。 专家点评:差异化竞争才是出路 “低价固然是好,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冯启表示,目前洋奶粉“暴利”格局是因为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新希望集团省去中间流通环节,将进口奶粉从生产厂家直接卖到消费者手里,可以很大程度挤压掉洋奶粉价格上的水分,逼迫其它品牌跟进,但这只能在价格环节上小小改变国内乳企在竞争中的不利地位。由于价格成本和品牌认知上的差距,目前国内乳企在与欧洲乳企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虽然不少国内大型乳企走出去进行了并购、投资,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但要起效还需要不短的时间。 “面对进口乳品的压力,国内企业要尽快完成转型。”冯启分析,单纯地依靠海外布局、厂家直供并不能扭转颓势,应对国外乳品冲击的最有效办法是立足自身条件,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与此同时,国内乳企还应注重竞争定位上的差别化,如加速布局鲜牛奶市场。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