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本质与关键点 7 上页:第 1 页 落实“互联网+”的几个关键点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从保障支撑、强化创新驱动、营造宽松环境、拓展海外合作、加强智力建设、加强引导支持与做好组织实施七方面的11条细则出发,罗列了落实“互联网+”的具体工作措施及其执行部门,全面、翔实而具体。但通览这11条细则,几乎均属于微观的执行层面,笔者拟从宏观、中观层面出发,对落实“互联网+”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剖析,求教各方。 第一、社会治理与政府行政管理的理念与方式向网络社会“节点”化治理与管理方向转型问题 长期以来,以行政区划为特征的垂直化社治理与管理方式一直是我国社会治理与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五级政府加若干社会化组织、团体协同运行构成我国社会治理与行政管理基本格局。“互联网+”,对社会治理与行政管理而言们,最大的挑战在于网络化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冲破了原先垂直化治理与管理的疆域、体系与制度安排,未来的社会治理与行政管理方式与模式,更倾向于在网络化社会里,按照自然形成网络“节点”来实施社会治理与行政管理,而这方面,无论是理念创新还是政策研究,我们都显得十分不足。 第二、传统的品质思维与标准与互联网社会中感知品质与体验品质的结合问题 对产品品质的不断追求无疑是当代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工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但现实情况是,在互联网社会中,随着粉丝经济的兴盛,新生代消费者对产品、特别是快消品品质的关注重点,已经逐渐从有形的品质标准迁移到通过互动化娱乐活动、人文事件所带来的个人感知与体验上了,适度的有形产品品质与无形的感知品质、体验品质如何结合,是互联网社会中企业经营工作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三、适应“互联网+”的多元化、多层次教育产品体系建设及其标准的社会化认证问题 “互联网+”与11个行业的结合,其对战略性、策略性及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空前的。相比较急速发展的市场需求,现有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人才供给显得相对滞后。除了高等学校的素养教育、专业能力教育以外,“互联网+”所引发的人才需求,更体现在对市场急需的前沿理念、业务技能的掌握上,对于后者,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平台的社会化办学机构则更具优势。因此,构建以现有高等教学机构为基础、以行业化、特色化、移动互联化的社会办学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教育产品体系势在必行。相应的,其教育产品的评介标准也要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单一标准过渡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化评介相结合的复合标准上来。 (作者为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 90年代中后期辗转京沪读书,曾任职券商投行、品牌经营集团、政府网站。现栖身沪上某高校,教书、写作、培训与咨询,自得其乐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针对各政经热点、焦点、痛点、泪点、心点……,偶发议论,以文会友,求教各方。欢迎拍砖,更欢迎与各类机构合作。电邮:renjianjiaoshou@12.com,微信号:rj168168168168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