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谁会是O2O的最后赢家?【O2O三篇之三Ⅱ】 7 上页:第 1 页 既然如此,为什么仍有大量O2O创业公司一夜暴毙?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猝死的O2O项目都走入了模式创新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为O而O,导致很多创业者不分行业、不分品类开展O2O化。O2O既然是电子商务的升级版本,就不应该抢电商的生意,而是弥补其不足。当当网已经把书籍市场的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交易的习惯培养得相当成熟,而以书籍为商品的“快书包”偏偏主打一小时送达、一块蓝布的伪文化概念;以坚果零食为产品的“享盒网”,主打的四大特色同样显得画蛇添足。打着O2O的概念,干着电商的活,耗着实体店的成本,这样的O2O项目焉能不早登极乐? 误区二:电商干不了的活,都应该由O2O来干。餐饮作为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是在电商浪潮中受到冲击最小的实体店。O2O一来,大家自然都盯着这块肥肉。餐饮O2O到底有多大需求,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是在定居的城市,周边哪家门店口碑如何,对一个吃货来说属于生活常识,非吃货则不会舍近求远,满大街找吃的。如果在出差城市,要么有朋友、客户的邀约,要么自己简单对付,真要求助APP检索吃喝玩乐的人,倒绝对是少数。像武汉的“好吃佬美食网”、上海的“e食e客”烧了大把的钱,做了这样一个小众市场,只算“死得其所”。 误区三:用互联网思维理解传统的生意模式。经常有人批评实体门店用传统思维方式看待互联网思维。而在O2O项目中,犯下同质错误的人却不在少数。互联网思维讲究互联和便捷,线下生意讲究稳定和信任。以家政O2O为例,雇主每次在APP上下单预定的家政服务人员都可能不同,通过某次合作建立起来的雇佣关系,并不能在下次合作得以延续。在家庭这样比较私密的环境下,雇主实际面临更多未知的风险。家政鼻祖Homejoy的倒下,正是与此有关。 现在,理清了这些关系,再解读谁将是O2O浪潮的最后赢家,应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一、实体连锁门店、尤其是靠近社区的实体连锁门店的企业,在O2O项目上将有绝地反击的最佳机会。那些能够整合、收编区域门店成为下辖网点的线上企业也将会成为O2O商业模式的最后赢家。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整合和收编,绝不是指简单的将人家的门店信息在你网站上进行发布、或者你代人家发个优惠券什么的,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品牌输出等,这样的整合只是整而不合; 二、场景化消费的行业一定O2O最肥的一块市场。“提袋消费”已经被电商鲸吞得所剩无几,但是必须要进入特定场景才能消费的商品,是O2O模式最擅长的项目,这里要解决两个问题:剔除不以O2O交易为主体的场景消费,如餐饮;找到场景化消费真正的痛点并予以解决,如家政。 三、高端私人订制,将会成为一个垂直细分的高利润市场。这里的私人订制,既有高端奢侈品的预约,也有个性化需求的订制。其中个性化订制,并不一定是高端奢侈品的订制,也可以是理发师的上门服务。只有真正的高端客户,才不会纠结于剪完头发后,家里一地的头发如何收拾这样的问题。 最后送O2O创业者一句话:在互联网强调速度的今天,不妨也可以慢一慢,慢慢地把产品完善、慢慢地把行业痛点找对、慢慢地把盈利模式想清楚,慢慢地花最后一笔风投。 黄润霖,职业营销From EMKT.com.cn培训师,专注于经销商精细化管理及运营提升,《用数字解放营销人》、《用营销计划锁定胜局——用数字解放营销人2》作者。微信号:hrlandhyx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