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线上线下,谁该为今天的经济困境买单?【线上PK线下三篇之三】 7 上页:第 1 页 线下的困境是线上造成的吗? 批发流通时代,商品极度缺乏,有货就能赚钱。价格实施的双轨制,养活了无数的官倒和私倒,一张指标票,能够翻个几倍、数十倍倒来倒去,到商户手上提货的时候,商家还要额外收你点茶水费,消费者只能打碎牙了和血咽。等到产品质量出现问题,需要售后服务的时候,有几个门店不和消费者扯点皮,不明枪暗箭地狠狠宰下消费者?这个时候,实体经济有讲过契约精神吗? 专卖渠道时代,以为广告一响,黄金万两,只要将自己的产品变成知名品牌,这知名也不管其是美名还是恶名,一顿狂轰滥炸,广告包装。不是用产品来夯实品牌,而是用点子提升档次,还有几个企业在潜心研究产品?秦池的覆灭、三株的倒塌,虽说也有躺枪之嫌,难道不是实体经济急功近利的缩影吗? 到了2003年,以湖南步步高连锁法人王填为代表,连续八年在全国“两会”上提案“商业大店法”,希望通过听证和审批的方式,限制中外零售巨头对区域化的中小零售连锁超市形成直接冲击。当年一并签名附议的还有物美集团董事长张文中、南通文峰集团董事长徐长江、武汉中百集团董事长汪爱群、河北邯郸阳光百货集团董事长韩玉臣、沈阳中兴商业集团总裁刘芝旭等一干稍显规模、但区域性极强的连锁超市法人。而就在这些企业的门店中,有几个人重新检视自己门店的服务质量、水平、细节?直到今天,又有多少超市导购若不是穿着工装,诸多行为和举止,与闲逛超市瞎扯淡的大妈有什么区别? 既然如此,反正售后要扯皮,为什么不找个干净利落的地儿买产品?反正产品都这样,为什么不找个便宜点儿的?反正购物都要对着一张老脸,不如找一个不见面还能叫“亲”的! 线上的渠道要反省什么? 实体店犯的错,阿里巴巴一样会犯,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展现。这就是马云常说的人性。 这种担心不是没道理的,随着阿里平台的日益壮大,阿里的很多行为已经超出了一个平台提供者的角色:给平台商铺下达销售任务、上活动时的“诱导强制性”价格、过度人为的流量引导。在销量为王的指挥棒下,阿里成为了价格战的推手,企业无论大小,都被变相没收了定价权。用木林森回应京东的那句话就是:我是上了你的高速公路,但你凭什么动我的方向盘? 相对于被变相没收的定价权,与日俱增的各类“苛捐杂税”,更是无数“触电”企业挥之不去的梦魇。质保金、活动押金、广告费、活动专项费用、坑位费、佣金等等,还有数以百计、打着阿里巴巴这个金字招牌嫡出或者庶出的子子孙孙,提供所谓的外围平台服务在蒙头发小财。进一趟天猫,不舍半条命,也得脱层皮。无数企业在成本(费用)与收入(定价权)两个环节上,都丧失了话语权,想赚钱当然是难上加难。一个曾经宣称要代表中小企业的阿里巴巴,为什么今天会走到了这么多中小企业的对立面去? 至于假货,从来就有;把假货当真货卖,阿里也不是始作俑者,流动的、制假售假街头小贩哪朝哪代都没少过。阿里之错在于,在一个品牌保护和信誉不健全的社会里,用无门槛的试错方式,以提升了自家种子用户的数量为目的,却让假货趁机横行,导致劣品驱逐良品。马云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却没准备好钥匙,最后让社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说到负责,阿里真正要负责的就是低价。为消费者省钱的理念没有错,但每个企业的定价策略和空间都不一样,奢侈品和日用品的人群定位就有差别,马云让卖奢侈品的反思一个手袋为什么这么贵,这是卖萌式的装傻,还是装傻式卖萌?一律五折或者平台小二无底线的杀价上活动,乐了一时的消费者,但坑了想做好产品的企业。一个不赚钱的企业,难道会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一个制造商都不赚钱的规则,难道会是一个好规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线下线上,本是生生不息的商业传承,生意的事情,从来都只有升级,而没有转型。 黄润霖,专职营销管理顾问,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下渠道的激活与重组,《用数字解放营销人》、《用营销计划锁定胜局——用数字解放营销人2》作者。微信号:hrlandhyx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