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决策的科学化,从数据统计开始 7 上页:第 1 页 第二招,在非数据领域开辟战场,比如文本挖掘,利用语素分析,找出当下或未来的关键词,辅助决策的制定。像时装、奢侈品等行业,会从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或者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挖掘到核心词汇、关联以及内在的含义,进而预测下一波时尚风潮的走向与表现。 第三招,利用企业内外部的非结构化数据,去形成构造化的表,然后呢,找到表与表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的判断。图、表格、文档,都是非结构化数据,一个企业的营销From EMKT.com.cn部门,很多时间里,都在与之打交道,要么从中找到规律性,要么进行结构化再造,便于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时,若是现有的数据不够用,或者无法信服地得出验证,那就需要进行相关的调查,有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这两个方式。要在准确率、成本以及判断依据足够程度上,找到适合一件事情、一个项目、一个重大决策的平衡。一句话,少花钱,办对事。 随机抽样,正是抽样调查中最常用的一种。先找到为了正确的判断所必需的最少数据,控制误差,明确因果关系。有几个注意事项。首先,抽样对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性要够强;其次,设定一个误差上限,一旦超过,就必须重新抽样;最后,打破人先见为主和惯性思维,避免盲目的、强行的因果联系。 宝洁公司,在推广一个新产品之前,倾向于使用对照测试。此时,提出A和B两个不同的方案,选择两个相近的市场(市场空间、消费人群、竞争格局等),进行比较分析。胜出的方案,再用于下一轮的几个市场的测试,若证明可行,最后才会全面推向市场。小心行得万年船,大公司的竞争优势,有时候在于事前准备工作的精细,以及决策的科学性。 有两个现象,值得我们警醒:临时抓数据,或拼命凑齐数据。数据的现抓先用,产生的误差会很大,不知不觉把你对到错误的方向上。用数据统计指导决策时,必须始终关注误差,坚信不正确的分析不如没有分析(靠直觉或经验)。叶敦明建议:可使用卡方检验,观察值与理论推断值之间的偏差。若为零,表示理论值完全符合,可以用于指导今后的实际决策。偏差值越大,则越不相符,这样的统计数据,小心使用。 拼命凑齐数据,才敢于决策,这又会走入决策死胡同。不求数据大而全,只求数据正确、沟通,最关键的是,要与预期利益相关联。一些公司的IT或市场管理部门,喜欢高大上的软硬件,拿出厚重而博大的数据分析。高层决策者往往觉得两难,投入太大,而又难以利用,为了统计分析而统计分析的做法,不符合务实决策者的商业思维。 说到这,你可能明白了这么一个理:统计分析的结果,要服务于商业实践。那么,如何将统计分析与具体决策或行动联系起来呢?正如《看穿一切数字的统计学》作者西内启所言,你要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做出何种改变能够增加利益?未来产出的不确定性,需要我们拿起统计分析的武器,提供富有建设性的决策建议,帮助我们更好或更快地实现预期利益。也就是说,统计分析属于投资行为,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投入或成本。 第二,是否能够做出这种改变?有些正确而又美好的改变,实在有心无力,强行去做,只会空耗组织的资源和心力。都头来,想跑的没跑起来,该走的却寸步未行。知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在不美好的现实中,依然保持激情和勇气,去一步步行出美好,这才是有谋略的、有智慧的勇敢者。 第三,如果能够做出这种改变,那么带来的利益是否大于所消耗的成本?这个账,肯定要算清楚的。统计分析,不为装点门面,不为驳倒对方,只是一笔合算的投入罢了。有点像我们买汽车保险,花一笔小钱,防止自己赔大钱。一些大型企业,在重大决策出台前,都会花钱请人做调查和统计分析,来校正自己决策。 美国的总统大选,也大量使用统计分析来调整竞争策略,甚至改变政治主张。奥巴马的连任,就是拿起了随机抽样、语素分析等新制胜工具,在舆论的把控上一举超越对手,让大多数投票人觉得选他是最正确的决策。 敬请关注叶敦明的2016年培训课程:http://www.360gy.com/peixun/html/371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