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借势”的管理智慧 7 上页:第 1 页 正人正己备“三面镜子” 唐太宗在临朝问政的时候,曾经对身边的群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常保有这三面镜子,以防自己犯错。”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瓶颈总是位于瓶的上端”这些话发人深省。基于此,企业领导都应该效法唐太宗,经常保有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犯错。第一面镜子用以检视自己仪容与言行;第二面镜子用以反射先人遗留的启示与教训,镜子用以检视自己仪容与言行;第三面镜子用以观照别人的作为与经验。“强将手下无弱兵”,兵随将转。 假如领导本身是个二流的领导,领导的知识,见识与胆识都相当平庸。领导将欠缺良好的鉴赏力与锐利的判断力,因此领导手中所进用的,培植的或是器重的人员,很有可能都是三流或不入流的那一类。领导将付不起昂贵的代价来网罗一流或二流的人才。领导更无法提供一个宽广的空间让他们发挥所长并施展潜力。基于此,领导所能网罗的将只限于三流或不入流的人员。 同时,如果领导是个二流的领导,将不敢重用或借势那些有潜力足以取代领导的那些部属,更不用说重用一流的部属!就算领导底下有一群一流的部属存在,这一群一流的部属将不可能长期待在领导底下。他们很可能会飞掉,这就是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的道理。倘若他们不飞掉,也很可能透过新陈代谢功能之发挥,取领导之位而代之。 因此,领导必须不断地透过“三面镜子”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把自己提升到一流的层次,这样也才能真正“敢借势、借到势”。同时,还要树立“预防胜于治疗”的观念,以建立前瞻性之眼光建立绩效评估制度或激励制度,以便为事前控制提供高度奖赏,为事中控制提供中度奖赏,事后控制提供低度奖赏。 发掘“人才的专长” 齐国的一位著名辩士淳于昆一天之内推荐了七个贤士给齐宣王,于是齐宣王就说:“寡人曾听说在千里之内倘若能找到一位贤士,贤士就很多了。如今,你在一天之内给我推荐了七个贤士,那么贤士不就太多了吗?”淳于昆说:“话不应该这么说。羽毛相同的鸟才会聚在一起,脚爪相同的野兽才会走在一起。在低洼的地方去寻找柴胡和桔梗,则费一辈子的时间都无法找到,但是到泽黍与梁父两座山之北面寻找,则柴胡与桔梗将多到必须用车来装载。天下的事物都是同类相聚,我也算是贤这一类的,君王要我举荐贤士,这件事对我来说,就像到河里去提水,用火石去打火一样容易。” 不论是治理国家还是经营企业,只要经营者能够重视贤才的发掘,贤才的网罗与贤才的重用,贤才将不断的引进贤才。只有引进和发掘贤才专长,才会被企业领导“借势”。美国钢铁之父卡内基是被公认为最善于用人的人。他知道如何去发掘贤能的人;发掘了贤能的人之后,他会任用他们;任用之后,他会推心置腹地信赖他们。所以,他的墓碑刻着: “墓内躺着的是一位知道选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来为他服务的人”。 正如有高峰必有深谷那样,有长处的人必有短处,而且才华愈出众的人,其短处越严重。要借势一个人的长处时,根本不可能不接纳 (或不忍受)这人人的短处。因此, 严格说来,企业组织中实际拥有的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能干的人”!用人的基本原则在于借助并发挥人之长处,而不在于回避人之短处。人才是用来做事的,而非用来投领导之所好。经营者需要根据企业组织各种机制,让人的长处得以充分发挥,并且让人的短处受到中和,从而减少其危害程度。 管控“过程正当其时”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如果您当政于齐国,您能够取得像管仲那样的成就吗?孟子说:你们齐国人,只知道管仲如何有本事,而不研究当时各国的形势,那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要知道,就是武王、周公那样的明君贤相,遇到不利的形势,也同样治理不好国家。所以,这正如你们齐国人说的:“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有智慧,也不如很好地运用形势;就算是你有好的犁锄,也不如等待农时再耕作。 儒家的这句名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类对水的流动规律的认识及其自觉运用的自然描述,比如说,“水到渠成”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果推而广之,也就是“功到自然成”。它既反对了人在自然界面前的主观蛮干,也否定了人在自然界面前的消极无为态度。“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这里的“智慧”,自然是指人的知识和能力结合而形成的聪明才智,而所谓“势”,就是客观事物运动的基本趋势、方向等等,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管理者均认同这样的一个理念:最好的控制便是避免失去控制。而在借势中的过程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就借势控制所试图发挥的效果而言,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企业组织之所以多重视事后控制与事中控制,而疏于事前控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消极回应之心理非常强烈,以致凡事均抱持“般到桥头自然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二是为事后控制及事中控制所做的“付出” 或“奉献”,不但昭彰在目,而且容易赢得喝彩,可是为事前控制所做的“付出”或“奉献”,却非一般人所能理解,也非一般人所能察觉。 孙子认为,战略的最高准则是以“势”取胜,而不是苛责部下,以苦战取胜。他并未给“势”下定义,而是巧借自然现象作比喻,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意思是说,激流飞下,能够冲走石头,正是因为迅猛的水势所造成的,所以成语中有“势不可挡”一说。善于借势者,一顺百顺事事如意;不善取势者,处处制肘举步维艰,凄风苦雨。没有势就没有利,没有利就没有势。正所谓:理有所至,势所必然;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