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六个维度解析“互联网+”的路径是“社群+” 7 上页:第 1 页 四、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维度看社群未来 管理大师德鲁克对互联网的影响力有过十分肯定的判断:“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时消除了空间的地理距离,二是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方和被动方的地位,以上两点影响使得用户主权地位得以确定。 互联网的发展为社群的壮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社群。以往按照地域、教育程度、收入、年龄、阶层来划分受众群体,如今按照兴趣、价值观、娱乐和生活方式等共同的行为方式来重新划分人群。 腾讯CEO马化腾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对原有的传统行业起到很大的升级换代作用。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根本的革新和解决方案是真正的改造升级自己的产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通过用户的主动诉求和智能分析用户需求,让用户深度参与其中。互联网重构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与定义企业与用户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互联网思维,其实就是用互联网的模式,来思考并且解决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来指导、处理、创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五、从市场主体的变迁看社群的不可阻挡 营销大师科特勒在《营销革命3.0》说,工业时代的产品营销以产品为中心,讲究标准化与规模化,重点是满足消费者从无到有的需求;信息时代的产品营销以顾客为中心,讲究的是顾客至上,目的是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与同一顾客的多种需求;社交时代的产品营销已经上升到价值驱动营销,追求的是人文中心、独立思想、精神内涵,是典型的多对多营销,也就是所谓的社群经济。 毫无疑问,4亿多“80后、90后”是市场的消费主力和创业主力。“80后、90后”这一群体接受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消费观,呈现出与以往群体完全不同的特征。他们的消费意识、消费行为正在深刻影响着整个商业环境。他们是在物质安全、资源充裕前提下成长起来的新人类,对于物质财富的理解、对于社会的认识、对于自由的追寻、对于个性体验的重视,都汇聚为强大的潮流力量,并最终改写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 如今, 90后、00后的圈子越来越小众化,越来越细分。面对一个认知盈余的互联网时代,80后的诉求是找身边的人,90后的诉求是找同类,这是最大的社交红利。社交软件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户基于各种移动社群产品的交互来满足自己的信息分享、社会交往、情感连接和社会认可等需求。在这个时代,谁能玩转社群,就将掌控时代。 六、从品牌营销的维度看社群威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和碎片化,同质化的产品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碎片化的渠道、碎片化的时间、移动化的行为、个性化的用户、社交化的诉求决定了“互联网+”背景下的营销向着场景化、数据化、内容化、社群化的趋势发展。 牛津学者詹姆斯哈金在《小众行为学》里告诉我们,今天的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熟悉的主流市场正在崩溃,人们更愿意围绕在他们真正热爱的东西周围,或者通过感兴趣的亚文化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人们集聚成小组,愿意成群地连接在一起。 品牌社群的仪式和传统、行为规范、独特的文化等,能帮助消费者加深对品牌意义的认识,有利于用户借此来构建和表达自我。因此,社群成员乐意借助于共同热爱的品牌来展示自我和彰显价值。 口碑营销成为唯一的营销方式,主要原因有两个,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没建立起来导致人们不相信广告,以及所传播的营销信息。第二整个市面上同类产品信息过剩,信息泛滥,导致人们宁愿相信用户推荐而不是央视广告。当口碑成为营销的唯一利器,当用户成为产品的最佳代言人。想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除了做社群,还能有别的选择吗?因为社群是基于用户口碑传播而建立的信任感。 对于营销而言,在进行口碑传播、收集用户需求、提高用户忠诚度等方面,社群有其他渠道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社群营销的重要性不容忽视:1、最高效地与目标用户互动、交流沟通2、最精准地收集目标客户3、最便捷地维护用户4、最低成本地推广产品、品牌、文化等5、最及时地收集和处理顾客反馈6、最高粘度地执行粉丝经济思维。 传统互联网是因为品牌聚集一群粉丝,通过粉丝影响其他潜在消费者。而社群思维是用户因为一款产品而聚集,互动形成社群,然后用户深入参与到产品设计和开发传播中,提供他们的智慧,最后因社群的发展而成就品牌。 本文摘自《社群+:互联网+企业行动路线图》即将上市, 作者:卢彦,社群+方法论研究学者,已出版《互联网思维2.0: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个人微信号:no1luyan2015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