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端为王”的大坑还能埋下多少“冤魂”? 7 上页:第 1 页 老苗之前举过的例子。 以前康师傅能收拾统一,靠的是它的通路精耕,可口可乐战胜百事,最大的武器是直控终端。一些大的品牌商在操作终端上尝到了甜头。 于是很多后起品牌和二三线品牌也在效仿,从康师傅的通路精耕到可乐的101模式,无数空降到民营企业的营销高级职业经理人,挥舞起终端建设的大旗,但几乎是无一例外的失败。 营销的缺失无法通过销售的加强来弥补,二线品牌最大的缺失是与消费者的沟通弱。一个没有进入消费者心里的品牌,单单放在消费者面前去,其渠道和终端成本都非常高。 更严重和更普遍的状况是,由于跟消费者的沟通有问题,终端做的越好,曝光率越高,消费者接受度越低,产品也就死的越快。这就是传说中“不做终端等死,做终端找死”的根本原因。 再算一个让三四线品牌心里拔凉的帐。 同样一个特殊陈列,宝洁只需要做个特价就能免费获得,舒蕾可能就需要付出1000元/档,一些三线品牌可能就要2000/档,还要补特价的价差。悲催的是,宝洁可能会增加一万元的销量,舒蕾可能是增加5000,而三线品牌的销售增加则可能只有2000甚至更少。 看似是相同的战场,不同的品牌,根本就不是在同样的平台进行竞争,这非常的不公平。 所谓的终端为王,很多时候,都是大企业把你引导一个叫“终端”的开阔地,然后用一个叫“品牌”的武器,对手无寸铁(品牌)的你,进行扫射,而你毫无还手之力。 所谓的“终端为王”,只是“渠道为王”时代的一个局部特征而已。 本世纪的头十年是以商超为代表“现代终端”牛逼闪闪的时代。终端的资源稀缺,谁离消费者更近,谁的话语权就更大,而传统的消费品企业多数是通过经销商再到终端,基本不接触消费者。 更大的市场话语权和稀缺的资源,导致终端对大部分供应商时非常强势,店大欺客。而且零售系统的采购多受过严格的采购训练,面对国内大部分专业程度不高的销售人员,轻松的把他们玩弄于鼓掌之间,最大限度的压榨了供应商,包括厂家和经销商。 日子过得太爽,难免得意忘形。 很多终端都从销售商变成了平台商,盈利模式从赚取销售利润变成收取“保护费”(各种名目进场费、条码费、店庆费、配送费等等)。 谁的品牌能够交得起更多的平台费用,谁的品牌能够面对固定商圈中的更多人群,谁就可以在这些昂贵的终端中得以销售。一些小众产品和个性产品被拒之门外。 这使得各大终端销售的产品日趋雷同,而消费者也日渐丧失了逛卖场的兴趣。 或许一些大型零售商还为此商业模式得意,但从销售商变成平台商实在是一种堕落。销售商旨在给顾客提供更多的便利、更好的体验和更大的价值,而平台商着眼于收各种苛捐杂费,必然导致产品同质化平庸化,从而失去应有的价值。 KA卖场的平台经营模式已经被证明越走越窄,而被卖场牵着不计血本投入、号称为了品牌形象的供应商,这些年已经死了一地。 而电商终端成了最新的“现代终端”,玩的可比前“现代终端”溜多了。 先利用互联网发展红利和免费手段,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迅速获得了大量的客流,建立了巨大的平台。然后这“保护费”收的比商超狠多了:各种活动、各种坑位费,真叫坑啊!比传统商超更牛逼的是,如果你不交推广费,你根本就没有露出机会。 一线品牌在面对传统大型商超还有很大话语权,但到了大电商平台这里,一样,人家说啥姿势就得啥姿势。 交了钱,至于怎么做推广、做运营?对不起,您还要自己来,我就是个收买路钱的。 于是,大多数并不擅长面对消费者进行营销的生产商,无奈走上了自己做市场推广之路。费用高昂,统一战线被瓦解,生产商单打独斗(传统模式中推广职能由中间商完成),于是流量的红利期一过,几乎所有的电商经营者都在亏损。 但作为国民老爸的马云,绝非浪得虚名,知道这样玩下去,把供应商玩死,自己没地儿薅羊毛,一不小心也变“前现代终端”了。 于是,就在淘宝双十一创下1200多亿的销售记录之后,马云又出雷霆之语: “电子商务这个词很快就要被淘汰,纯电商时代很快就要结束了。” 老马同志您这是要闹哪样? 俺刚开始能穿上不破的裤子,你又开始给裤子剪洞了?俺刚能娶上媳妇,你这又玩单身了? 节奏太快,臣妾跟不上啊? 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框架上是“线上+线下+物流”,具体是什么?业内也都一片懵圈,不少人争相解释,竞争对手强哥也说,靠,我不一直都在做吗! 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找不同”,看变化,往往会忘了,不变的东西才往往是最本质的。 我们回到经典营销学,看看科特勒老爷子对零售及终端的解读。 零售包括将商品或服务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供其个人非商业性使用的过程中所设计的一切活动。 老爷子怕人们走火入魔,特意说了下面这句。 至于这些商品或服务是如何出售的(个人、邮售、电话或自动售货机),或者它是在什么地方出售的(商店、街上或消费者家里,现在需要添加一个网上)则无关紧要。 科大爷永远是科大爷,早就看到和预料到,零售业态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新形式会不断涌现。而且断定,终端类型会像产品一样,经历发展到衰退的阶段。科特勒称之为“零售生命周期”,并用“零售滚动假设”来解析了终端类型的推陈出新规律。 具体不赘述,爱学习者去翻看大师《营销管理》中“管理零售、批发和市场后勤”。 还是回到老苗一直倡导的理念,营销的本质是影响和改变消费行为。终端的形式和方式远没有那么重要,更没有传说的那么邪乎。 哪里可以和顾客深度沟通,哪里有更深的消费体验,哪里可以更大限度的影响消费者,哪里才是更有价值的终端。 以顾客沟通、产品露出、利润、销量四个参数,老苗把终端划分为五类。 分别是深度终端、高值终端、销量终端、普通终端和陷阱终端,根据这五类终端特性和企业所售卖产品的特性,并结合企业自身能够投入的资源,进行前终端、后终端、核心终端和两翼终端的组合。这就是老苗倡导的新终端价值观下“全新终端驱动模型再造”。 欲了解详情,敬请期待终端三部曲之终极篇——《终端驱动模型再造》。 苗庆显,益合营销机构首席顾问。益合营销是国内首家专注消费行为模式研究的专业营销服务机构,十几年来帮助上百家企业获得营销成功。更多原创营销方法和工具,微信公众号搜索"老苗撕营销"或关注yiheyingxiao,也可关注www.ehero-s.com。与作者探讨观点请联系电话:15021451719;邮箱(admin@ehero-s.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