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太宗的“管理哲学” 7 上页:第 1 页 充分授权 优化团队 唐太宗能充分分权,注重发挥各部门的作用,让他们各司其职,从而优化了团队的重要作用。《贞观政要》一书中曾经讲到:贞观四年的一天,唐太宗问萧瑀:“我跟隋文帝比起来,你认为怎么样?”萧瑀回答说:“隋文帝勤勉治国,批阅全国的书表奏章,往往从黎明直到日落西山。隋文帝召集大臣们进宫议事,常常忘记时间,到吃饭的时候还没有完,就命令侍从把饭送上来,边吃边议事。”唐太宗说:“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总怕大臣对他不忠心,大权小权一人独揽,什么事都由他一个人做主,不肯交给下属去办。他虽很辛苦,事情不一定办得好。天下地方那么大,四海的人这么多,国事千头万绪,只有请部门去商量办事,遇到大事报告宰相认真考虑,有了妥当的办法,再报告我准奏,然后执行。天下各种事情,都由皇帝一个人来定,那怎么能行呢?把事情交给有才能的人办,自己高瞻远瞩,专事考核官员的功过,于国于己不更好吗?” 所以,在唐太宗的管理团队中,可谓各取所长,人尽其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等人共参朝政,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构建起大唐的中枢管理团队。唐太宗在总结自己的原因时,其中就是说到一个人做事,不可能样样都会,用人总是用他的长处,避免用他的短处。在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优势,进而使决策准确,国家保持良性运转。 很多管理者习惯了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一个不愿授权、什么都干的管理者,什么都干不好。一个聪明的领导人,应该积极授权,借力成事,一个真正懂得授权的管理者才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同时,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用人组队的时候,不必苛求全面全能,关键要弄清人才有什么长处,如何用他的长处。毕竟,“通才”、“全才”是极少有的,只要每个人都能发挥出个体优势,密切合作,优势互补,通过有效的人才群体和合理的结构组合,就能发挥出“1+1>2”的效果,成为最优绩效的团队。 率先垂范 真情并重 在初唐统一战争的历次战役中,李世民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在同王世充的对阵中,他令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别统率骑兵轮番向敌阵发起冲击,而他本人则轮番参加每一次冲击并率队为前锋。李世民总是身先士卒打头阵。 只有领导者率先示范,以身作则地努力工作,这种热情和精神才会影响其下属,让大家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热情的工作氛围。可以说,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最好的示范,对部下的行动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在很多情况下,领导者说之无心,而下属却能听出你话里的 弦外之音。领导者一定要慎言,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讲的不能乱讲;要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只有这样才会一点一点的积累自我的 权威,才能铸就卓越的管理! 同时,唐太宗作为一个优秀的CEO更会以真情和尊重的表面取信于员工。“当房玄龄晚年病重时,唐太宗为了探视方便,竟命令将皇宫围墙凿开,以便直达房玄龄家。他每天派遣使臣前去问候,并派名医去治疗;听到病情有所减轻,便喜形于色,一听说加重,便满面愁云。房玄龄弥留之际,李世民亲自来到病榻前,与之握手诀别,悲不能禁。当功臣党仁宏晚节不保、尉迟敬德居功自傲时,李世民数次在朝臣面前历数他们当年舍生忘死的功绩以致泣不成声,甚至最后以九五之尊含泪恳求群臣放这些有罪功臣一条生路。当“法外施恩”后,他又丝毫未忘自己对制度的破坏,而自请向天请罪自罚。 今天很多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下属表现得不够尊重,更没有付出真心真情去对待员工管理企业。他们发布强硬的命令,进行粗鲁的指挥、控制和监督,甚至对下属随意地斥责、诋 毁,毫不顾及下属的感受,更不会理会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使自己更加高高在上,更加智慧、理性、有权威。事实上,这种做法并没有使他们显得更加睿智,相反却很愚蠢。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