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香港挂牌上市 解读首日“破发”因与果 7 上页:第 1 页 关于“谜一样”的估值? 2014年,小米以450亿美元估值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科技初创企业。但就在外界开始认为小米模式完胜的时候,它突然在2016年跌落谷底。一年后,又从一片唱衰声中爬了回来。 小米的上市之路也一样,当业界以为1000亿美元估值大局已定,其估值却突然缩水,从800亿美元到700亿美元再到500亿美元。而其上市地选择也波折重重,先是港交所,后来是港股和CDR同步,但却在“首个CDR企业”呼之欲出的最后一刻宣布要延迟CDR先发港股。 “当然,以上估值没有达到雷军的理想预期,他自认为小米可预见的增长在10倍以上。然而投资者看到的是中国智能机。”方格认为,“市场收缩、全球智能机增长滑坡、手机领域再无投资机会,而小米崛起的生态帝国在行业没有完全成熟时,谈成功还是为时过早。” 方格表示,小米最终的估值结果,是小米和投资者在长达半年时间里互相试探和拉锯之后找到的平衡点。它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小米目前真实价值的评估。某种意义来说,小米的IPO之路也是小米的价值回归之路,从极端的叫好和极端的唱衰中冷静下来。 低点开始 未必不是好事 根据招股书数据,小米2017年收入1146亿元,经营利润122.16亿元; 2016年收入684亿元,经营利润为37.85亿元;2015年收入668亿元,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很明显,小米整体业务发展势头不错,但大多数人留下印象的很可能还是2017年438亿元的巨额亏损。 事实上,这个巨额亏损是由“发优先股”造成的,背后主要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与小米实际业务的关系并不大。 对此,方格指出,互联网公司经常会在多轮融资时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毕竟在港交所的国际会计准则下,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一般体现为对股东的负债,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但其实公司并没有发生实质性亏损,更不会对公司实际运营产生负面影响。相反的,公司价值越大,“亏损”值反而越高。IPO之后优先股转为普通股,这部分亏损就不再计入报表,数据上就好看了。 对于今天的破发,雷军表示,小米能够在目前整体投资环境不好的形势下顺利上市,已经获得了成功。“这次IPO从低点开始,未必不是好事。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把公司做好。” 雷军一直强调小米是新物种。硬件是小米的根基,尤以手机为首,同时驱动整个品牌生态链的快速增长。在上市前的公开信中,雷军也试图力证小米未来的成长性可期。 “小米模式难以突破。从小米手机开始,雷军用8年时间里打造了一只“独角兽”,盘点旗下商业版图,从空调、扫地机器人、净水器、电饭煲,再到毛巾、牙刷,线下零售店,其渗透范围之广可谓比肩BAT。”曹磊进而指出,“小米的成功上市得益于其在生态体系上的良好的搭建,而不是简单盲目的一味拓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不断获得新的力量。” “小米成功上市,说明它至少具备一套非常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它才会具备上市的潜质,而且将会引领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即将到来的上市潮。”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