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多多之病 7 上页:第 1 页 三、拼多多的并发症——压榨价值,而不是协同创造价值 一个商业基因变异、商业伦理扭曲的拼多多,自然而然的选择了一条将合作者变竞争者、与价值链的各环节争夺利益的平台化老路,这条老路决定了拼多多很难也不会愿意在价值建设上取得什么成效,有流量就有肉吃,别人能不能吃上饭不是我关心的,我更感兴趣的是怎么把他们碗里的东西弄到我的碗里来。据说,拼多多商家在网上的维权群数量可观,有商家调查发现,一边是对合作商家违规的数额巨大的罚款,一边是消费者并没有获得消费补偿,当然,对于那些真正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傍名牌的商家不值得同情,他们就像一个毁了容的小三,带着爹娘姐妹女儿加外甥侄儿,靠上了一个假“大哥”,结果不仅要倒贴,还要被算计!在可见的价值链条各环节中,消费者可能是山寨货的受害者,被引诱的加入拼多多流量大军的大量用户可能是社会信誉的受损者,合作商家是时刻可能遭受屠戮的待宰者,价值在逐渐减小,而不是持续放大,对现在的拼多多来说,除了短期的资本变现,还真没看到多少持续的价值可言,至于拼多多的场景化,也并不比其他人高明,而社交+电商的推广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个世纪末中国市场的传销狂热,其持续性更相当值得商榷。 四、拼多多的流行病——资本毒瘾+比差思维+消费假象 拼多多的病,是典型病,也是流行病,更是很多中国企业都在犯的病!可以想象,一定有一帮巴望着自己能像拼多多上市那么风光而英雄不问出处的企业,在卖力吐槽的同时,继续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着,这是在创业大潮和资本美梦的鼓噪和编造中产生的毒瘾,一句流行于纳斯达克的俚语说:“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快可能不稳,也不代表强,资本向来只干万事俱备就差钱的事,不解决绝大多数问题,况且对拼多多来说,资本是劫难还是福音尚未可知。如今的拼多多,风光与诟病同在,优势和劣势同等耀眼,需要直视的是,其自身需要精细打磨之处却真是多多。 在对拼多多的广泛质疑声中,竟然有一些帮腔者恬不知耻的拿淘宝假货捆绑背锅,这是典型的“比差”思维,潜台词是只要别人为非作歹,我为非作歹就没毛病,这是思维方式在作怪,骨子里仍然是投机取巧的生意逻辑,由此可见,中国从生意到企业的转型之路,真真任重道远! 有人把小米的成绩说成“得屌丝者得天下”,把拼多多的“成绩”说成是“得穷人者得天下”,确实,大量的用户、巨大的消费数字很容易让企业迷失在假象中,但事实是,所谓屌丝和穷人都不愿意被贴上低层次的标签,一旦他们的生活状况改变,这些品牌及产品将成为第一个被抛弃的东西,如果不做出战略变革和品牌升级,不仅得不了天下,这些企业很可能要面对烽烟四起、迅速溃败的绝境。不管以后如何,如今的拼多多几乎已经被贴上了“四五六线城镇消费者”的标签,实在尴尬! 一个健康的拼多多,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幸事,并可能成为中国众多创业企业的标杆和指向标,而一个带病苟活的拼多多,既是中国四五六线城镇消费者的不幸,也是中国创业企业和市场未来的灾难。也许拼多多病和舆论狂潮的价值就在于它为中国企业呈现了一个真正未被有效价值触及的庞大市场,而这个市场的攫取者和胜利者,是病好的拼多多,还是未来的谁? 张立伟:实战型营销管理专家,北京海创华夏营销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价值战略创始人,中国营销管理领域的理性刺儿头,一个创意无限却深度鄙视策划的家伙,一个坚定的产品主义者,一个深谙品牌之道却认为品牌有毒的异见分子,举止平实,思想激荡,具家国天下情怀,却难成领袖之范,执着于工匠精神,专注于中国成长型企业研究与营销管理实务、创新,数十家专业媒体专栏作家,发表营销管理专业论文数十万字,E-mail:jsfanglue@soh.com,可关注“价值战略”微信公众账号交流沟通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