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ofo从神坛跌至谷底 共享单车迎来最冷“寒冬” 7 上页:第 1 页 问题二:共享单车平台如何盈利?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指出,共享单车市场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期,到了真正洗牌的时候。残酷的市场“厮杀”,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酷骑单车、小蓝单车、骑呗单车、优拜单车、赳赳单车等近70家单车基本难逃死亡的宿命。共享单车从一开始的“百花齐放”到摩拜、哈啰出行、ofo的“三国争霸”,现如今ofo命运难测,共享单车市场形势微妙。 资本的加持并非长久之计,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n)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共享单车领域融资金额超320亿元,其中仅摩拜单车以及ofo单车两家融资金额超200亿元人民币。尽管如此,多数平台依旧因为资金的断裂无法维持运营,究其原因还是共享单车平台缺乏足够的“自我造血”能力。 事实上,共享单车平台并未停止过对盈利模式的探索。以ofo为例,ofo推出车身商业化广告与app广告,但自从上线盈利的广告业务后,经常被用户吐槽。近期。ofo与ppmoney达成合作,ofo99元押金用户一键升级成为PPmoney的新用户后,即认可并同意将ofo的99元押金成功升级变为PPmoney的100元特定资产。可惜该合作还未开展就“胎死腹中”。除此之外,ofo推出多元化的盈利计划,上线了看看新闻信息流、小游戏、开放广告投放等商业化潜力的功能。 然而这一切盈利尝试并不能挽救“死亡边缘”的ofo,对此,陈礼腾认为,ofo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本提效。ofo的收入对于高额的成本支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单车的不合理投放以及高折旧高损毁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硬性支出等不到降低,可使用的单车日益减少,最终将导致用户不断流失的“死循环”。 陈礼腾总结道,共享单车行业的资金问题以及市场策略的失误导致一些单车企业失败。随着市场格局的资本热潮褪去,共享单车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大批的共享单车被闲置,同时大批的共享单车折旧损坏,导致市场的可使用单车日益缩减,市场不断倒退。而对于共享单车平台来说,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问题三:共享单车行业该何去何从? 针对共享单车市场的未来发展,陈礼腾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城市政府在管理时要增强服务意识 共享单车要想发展,必须要解决信用体系、服务标准问题。应鼓励共享经济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共享数据,从而减少由于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必要矛盾。此外借管理共享单车之机,重新编制自行车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十分必要。 此外,由于地方差异的存在,即使建立全国性的统一规范也无法解决由于地区差异带来的监管问题,治标不治本。要想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还是要依靠相关部门对当地的共享单车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监管部门需要创新监管手段,善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构建数字化的监管体系。 2、单车企业自身需多加思考 发展初期,有些平台急于占领市场份额,而忽略管理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但长远来看,成败决定于规则的竞争而不是单车本身。共享单车的发展,既是对国民素质的考验,也是对地方政府责任意识、响应能力的考验,同时也是对相关企业反应能力、执行能力的考验。单车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放弃前期的发展模式,重新审视是市场发展规律,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 3、用户对于共享单车的合理使用 共享单车的出现,事实上大大便利的用户的日常出行。但对于具备公共属性的共享单车,用户的重使用而不重保护的思维也同时加剧了更新共享单车的负担。共享单车的高频使用已经加剧了单车的折旧,再加上不少用户的暴力使用,再一次加剧了单车的报废。共享单车有别于传统的商业模式,该行业对于用户素质水平同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每个用户能给予单车多一点爱惜,聚沙成塔,共享单车的市场也会多一些美好。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