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位,让你的产品占稳 7 上页:第 1 页 还以这个例子再深入一下,以菜量剩余多少做菜品分析,不能用一桌的数据下结论,数据样本要足够多,误差才会足够小。另外还一定要跟用餐场景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主题是商务接待还是家庭聚会,是朋友约饭还是公司团建?消耗而不是消费了多少酒水?白酒红酒还是啤酒?用餐人员构成是清一色的老爷们儿还是男女都有,或者就是姐妹淘的聚会。综合了这些场景干扰以后,抽上一支烟静静,老板心里就有数了。因此对于观察者的调研,场景综合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必须不掉队。 讲真,以上的数据分析模型其实还有漏洞,列位看官不妨在思绪中将自己置身酒楼,头顶高帽,手持对讲,飘荡于大堂与包间之间,找找看。 答案揭晓之前,客串一个历史上真实法身过的小故事。二战时期,英美空军为了增强战斗机的防护能力,对大量参战飞机中弹区域进行了详细统计,结果显示翅尖与机屁股中弹较为密集,而座舱、螺旋桨、油箱等部位几乎没有中弹。根据调研数据,军方决定对翅尖和鸡屁股进行加固。这时,受聘于美军研究小组的统计学家亚布拉罕沃德跳出来说:我反对。万幸负责人不是黑金里的周朝先,沃德不至于挨揍。沃德表示真正需要加固的是没中弹的那些区域,因为那些区域中了弹的都没捞着回来参加统计,当场就挂了,至于翅尖屁股啥的留给东北烧烤就行不用太在意。军方采纳了他的建议,战机的生存率果然得到了提高。 这个故事诠释了幸存者偏差效应。简单的说,展示在你眼前的场景,未必就能陈述事实,一个卓越的管理者,要善于脑补幕后场景,由已知,倒推未知。 再回到餐厅的问题里来,你就不难想到,还藏了一批不受欢迎的菜式,压根就没捞着上桌,吃过的老客,下次再来长记性,不点了。 由此可略知场景在市场调研观察中之一斑。 餐厅的例子是观察者以旁观者身份进行的,虽然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就市场调研这事儿来说,能做到以当局者身份开展工作,效果一般只会更好。你想要了解哪一群人,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观其言察其行。就像史玉柱搞网游征途的时候,自己就是一个玩家,每天不分白天黑夜的打游戏,随时发现问题,随时通知苦逼的程序猿改代码。雷军搞小米时,还流行论坛,终日潜水其中,较少冒泡,用户和潜在用户们的吐槽、兴奋点在哪里,全都门儿清。 以观察者身份进行饮料市场调研,第一个步骤是把产品的目标人群进行基本界定,从人堆里挑出来,归拢一下。界定的条件不拘一格,年龄、性别、收入、是否单身狗、兴趣分类都可以。接下来,就是摸排他们24小时内所呈现出的规律性的物理场景和心理场景,要做到比派所调查嫌疑人行踪还细致,做出全套的动态画像。打个比方说,你能了解到社畜们点外卖最几种的时间段,什么外卖菜式点单率高,这还不够,你还必须知道九零后们如何有仪式感的享用一份外卖:拿出手机或者平板,找到正在追的剧,打开外卖盒,点继续播放,这样享用的一份外卖,才是有灵魂的外卖。这就算是很典型的一种物理场景,饮料的生产企业们,思考一下有没有可能把产品作为道具植入进去?必须得有啊!九零后和零零后们的养生意识早已觉醒,从零糖零脂零卡路里的元气森林成为爆款就不难看出来。都晓得天天吃外卖不健康,但不吃又没得选择,这种负罪感的场景里,植入一款健康饮料,种个心理安慰,它不香嘛。 类似这种具有典型性的场景俯拾皆是,再举个栗子,任意一个写字楼,白天工作时间,只要你推开楼道那扇防火门,进到楼梯间,总能碰上几个扎堆抽烟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姑娘们抽烟的比例可能还更高一点,他们抽的不是烟,是排遣,是一点点多巴胺的引子。一袋烟的工夫,再插科打诨几句,就能得到短暂的回血,抽完了烟再去带薪拉个屎,就该准备研究外卖凑单满减了,也是忙的一批。拿抽烟这事说,如果抽完了回去工位上有瓶清肺利咽的草本饮料好不好呢?这事不好下结论,真想这么干,还得深入。 再来一例。九五后小姑娘抽烟喝二锅头一口一个TM的你觉得惊奇吗,那真是少见多怪了,你的惊奇可能暴露了你的年龄。我可以负责任的和你讲,九五后小伙贴过的面膜,比小姑娘抽过的烟还多。晚饭后,临睡前,把面膜放冰箱里冷藏一下,拿出来认真贴好,然后再葛优瘫在沙发上打游戏或者刷抖音,刷到两点仍觉自己容光焕发,肌肤Q弹水当当。我和小伙们请教过这件事,大部分贴面膜都是为了补水,和姑娘们需求不一样,想美白的不多。对饮料企业来说,这也是可以惦记的场景,内外双补水,其效果不会更好乎?就像方便面离不开火腿肠,面膜也早就应该有个好搭档,C位空缺,就等你呢。 物理场景的例子不再冗述,相信读者已得套路。除了这些场景的总结与分析,受众心理场景的探知更为重要。如何获取目标人群的第一手心理场景资料呢?在移动互联进入5G的时代,这事不要太容易。京东、天猫、抖音、快手、头条、B站……这些app里,总有你想要捕获的那群人的行踪,评论区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刷出来的评论很容易甄别,而那些来自真实个体的评论或弹幕,充分的暴露了他们的思想、三观,各种或晦暗或明媚的想法,展示得淋漓尽致。当你翻看的评论足够多,你将对他们的心理场景画像有着从速写到素描的提升。 值得提醒的是,这种观察完全没必要囿于就事论事。很多时候,也很难直接得知众人对A事物的态度,那么通过观测他们对A+乃至B事物的反馈评论,也能通过合理推论得到正确结果。另外,虽然在网络发言无所顾忌,但仍不免相当一部分人出于种种心理口不对心。丰田在中国就相当吃过这方面的亏,锐志人人都说好,每次换代都好评如潮,屡屡被冠以性价比最高的大后超,后驱神车等闪瞎钛合金狗眼的名号,然而都说好又都不买,生生给逼得在中国停产了,皇冠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去,价格一降再降,成了你买我推荐我买我不选的神车。最有意思的是丰田的跑车86,零售指导价二十六七万的样子,明明因为销量差已经不供应国内了,奈何众网友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乐意,千呼万唤留言许愿,纷纷叫嚣等再有了砸锅卖铁也要入手,丰田又不长记性把新款搞来几千台,得,你们倒是买啊……丰田心说了,我特么要是再信你们我就是那个。 所以,不能不信,你也不能全信,这事儿,还得揣摩。 接下来,再简单聊一聊有信息交流的市场调研那点事。 这事就更需要技巧了,否则,得来的信息狗P不是,净给添乱。从工作态度来说,多年前,我常见识有公司每逢需要干这事,就找几个带薪拉屎的小伙,派给他们一摞调研问卷,配赠上诸如钥匙扣或折叠水杯之类的小礼品,就派出去了。小伙们一旦消失在拐角,立刻就会分好工,每人填五百份,然后找地方花毛一体配鲜啤,那些可怜的赠品,很快不知所踪,散落在天涯。当然,现在就简单的多,人力物力都不费,官网或公众号、小程序里挂个问卷那就是分分钟的事,回收回来的数据系统自动就能分析好,想要柱形图、饼图还是曲线都一样的so easy,然鹅,没有用啊大哥,他们冲着抽奖或优惠券卖你个面子填一通,都是瞎填,典型的手指头比眼快。 你要是真正儿八经的跟人交流市场调研那一套,想从人嘴里问出个子丑寅卯来,干脆甭费那劲,基本不可能。就跟那老段子一样,记者问农民,大爷,你要是有一千万,愿意捐给国家么。农民拍着胸脯说,愿意!记者再问,大爷你有一百万愿意捐给国家不?大爷回答更响亮了。记者还问,大爷你要是有一头牛愿意捐国家吗?大爷摇得跟拨浪鼓赛的,不愿意。为嘛呢?因为大爷真有一头牛啊。所以我说,干嘛费那么多话呢。 有用的信息都是套出来的,不是问出来的。你得让被套信息的人不知道你在套他信息,你得藏的够深,潜伏。打个比方,你想让网友给推荐十块钱以下的纯果汁饮料,如果直接写:各位大神,十块钱以下有什么好果汁推荐?底下的评论多数都是“十块钱喝什么果汁,建议楼主喝白开水”“十块钱以下的果汁是人喝的么,不怕喝成智障啊”“建议楼主自己买水果,用屁股夹出汁来饮用”……你得这么写:各位,十块钱以下的果汁都是垃圾,不接受反驳。行了,下边自然会有人排着队给你推介十块钱以内的好货,全是真人试用过,从来源到产地,掰扯得明明白白。 再一种,比方说A和C是很明显的竞品关系,想知道广大受众对C的真实看法,大可用力吹捧一下A,显现出是A的铁杆粉丝的样子。放心,评论里一定会有人提到C,然后一帮人又会围绕关于C的评论展开争执,运气好的话,仗能干得挺大,唾沫星子都快飞出屏幕那种。过滤掉人身攻击的部分,关于C,你想知道的基本就收集全了。 当然,对于系统性的信息搜集,调查问卷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只不过,问卷的设计需要花点心思。通行常见的做法是,做一个小图标挂在界面上,有感兴趣点进去愿意填的就填一填,全都给奖品操作起来不现实,成本也忒高,一般给个优惠券或者抽奖的机会。本质上说,相比古董级别的纸质问卷,只是节约了各类成本,增加了便利,在调研效果上没有太大差别。可以尝试创新的方法很多,秉持几个原则:一、具有隐蔽性与迷惑性,不让受测者知晓动机。二、制造参与过程中的趣味性,少文字多画面不费脑筋。三、让参与者遵循自己的直觉做反馈。四、愿意邀请更多的人来参与,增加样本数量。 基于以上四点,我们曾做过flash动画版本的调研问卷,收效不错。首先这套东西丝毫不体现出是一份调研问卷,而是以星座运程或心理测试的面目出现,不引起用户的一丝丝戒备心。用动画模拟场景,在场景中让用户做选择,每一次选择限定时间进行秒数倒计时,目的就是不给用户留思考时间,用直觉做决定。全部选项都完成以后反馈给用户不同的测试结果,这些结果尽量不出现负面评价,花开数朵,各有各的好就可以。 抛砖引玉,上述只是创新问卷的一种方式而已,饮料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全可以集思广益,创新出更多更有效的方式来,只是大体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四条基本原则还是广泛适用的,不为创新本身而创新,一切为效果服务。 至于当面的信息交流的调研,企业最容易入的坑就是找自己公司员工征求意见,或者员工再去找自己的同学、朋友征询意见,送样品给人试用。老板也充分动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到处找人试。这么搞返回来的反馈特容易使老板迷失自我,过度膨胀。那家伙,好评如潮啊。随便搞出一款饮料来,拳打可口脚踢百事,顺便摩擦脉动。 所以,要开座谈会,首要任务先邀请一批与企业完全没有利益关系的人来。可以通过各种群通知,公众号发布等各种传播渠道组织预约。预约之前,先筹备确定座谈会的主题是什么,这个就没必要遮遮掩掩,主题鲜明目的明确,做到有的放矢。依据主题,进行会场的布置,会场布置的氛围不宜太高大上太严肃,否则容易给参与者带来心理压力各个噤若寒蝉。总体把握轻松活泼接地气即可,挂好主题条幅,用鲜花、绿植做点缀,使人心情放松舒适。桌椅布局为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围坐式的布置适合所有人发言,切记不要区分出明显的主次位,营造出平等的交流氛围来。同时要准备好瓜子、小零食,试饮的饮料样品与足够的一次性小纸杯等,还需为每个人备好清口用的纯净水,避免味觉紊乱。此外,与会者的纪念品必不可少,留到最后发放,避免中途跑路。 发言的安排则不必过于程式化,主持人明确好需要讨论的议题,逐个抛出,组织自由发言即可,安排专人做好记录。对主持人要求,有较强的控场能力,为了避免冷场,主持人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活跃会场气氛,比如生动的企业介绍与自我介绍,安排与会者做简单自我介绍,中间设置个抽奖或有奖猜谜,鼓励与会者插话和争论,给主动发言者发放奖品等等。为了增强效果,也可以事先安插几个主要发言者。 拦截、入户、电话以及神秘顾客这些过时的方式是强烈不推荐的,赶上心情不好的受众,很容易挨揍。还有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来自《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经验。如果想简便易行,可以去找经销商、终端促销员、客服这三类人聊,最好不要干聊,要请吃饭带喝酒的那种。经销商,是最熟悉区域市场的人,而且不止经营一个产品一种品类,他能够站在一个区域市场的高度,就产品长短板、价格阶梯、竞争状况、促销手段、顾客偏好等多个维度,给出有价值的心得与建议,未必直接可用,但必能启迪思路;终端促销员则是最了解顾客的人,对于顾客心理特点、消费水平、购买频次、购买动机了如指掌,他们每个人身后,都站着一个数量未知的顾客群;客服更不一般,每天承受来自顾客的负能量,最清晰产品与服务的短板和缺陷在哪里,企业决策者应与客服部门建立起实时流畅的沟通机制,及时弥补不足。而以上提及的三类人群,都不局限企业内部或企业合作伙伴,跟之前提及的原则一样,样本采集越是广泛,则样本偏差越小。 场景化营销在饮料行业乃至整个快消品行业的构建与应用,有时间我们再继续深入探讨。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puppyjacky@12.com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