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管理进入超价值时代 7 上页:第 1 页 4.超价值质量管理时代 经研究,超价值质量管理时代的特征如下: 第一, 崇尚超价值,崇尚惊喜质量的消费,不断迭代的超价值,能给生活与生产带来更多的幸福与快乐,构成幸福经济学的基础,当然也不放弃普通价值的消费; 第二, 崇尚超价值机会的识别与实现,企业崇尚持久的超价值的实现,打造超价值创新文化与社会风尚 ; 第三, 创造超价值的企业与个人自身也能有超价值的工作体验、待遇体验,是谓逆向质量、逆向超价值,比如,我是画家,我创造超价值的产品,但制作过程中我的体验也是超价值的; 第四, 质量的商业策划,除产品质量本身的策划外,商品从生产方走到客户端任何影响商品价值实现的商业策划行为都包括在质量的商业策划之内,包括价格的、心理的、便利的,但决不包括忽悠与商业欺骗; 第五, 研发者、质量经理人就是质量商人,也是品牌师,善于策划超价值,没有超价值的产品就如空心树,将日渐凋零,无成长、无生机,不可能成为品牌的长青树与大树。(一些企业将品牌做起来就开始偷工减料,就开始割韭菜,其实割的就是自己的未来) 第六, 供给侧质量改革的重点就是创造客户需求、创造新的产品质量属性、超越客户需求,供给更多超价值,通过质量的商业策划形成更多、更普遍的超价值现象; 第七, 全社会所有行业推进超价值迭代阶梯式品质发展模式,而不是只有手机、汽车等少数商品品类有这种模式,国家强化社会全品类产品与服务超价值质量发展指导; 第八, 质量的超价值策划与研发向品类集群、集中化发展; 第九, 品质经营的顶层设计:一是质量驱动,二是打造超价值常态化; 第十, 所有营销平台的营销信息、营销数据与营销评价等确保正确,打击刷单、刷评价行为,还质量VOC(客户之声)的一片纯净的蓝天,为消费者、为质量改进与产品开发者提供准确的信息。 第十一, 以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快速打造更多的超价值产品服务社会。 第十二, 超价值产品整合与带动普通产品销售,形成以超价值为龙头的行业或生态圈舞龙模式。 5.创造超价值的政策与技术生态
5.1 创造超价值的政策生态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要想发展出超价值的社会价值认知与价值形态,都需要以国家超价值顶层政策设计为导向,中国近期出台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就是期待“超价值”作为质量内核,供给质量以主攻“超价值”为导向,只有超价值才能够完成国家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全面落实。很多省市也紧随着出台了相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比如深圳市出台的《深圳市打造一流质量品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布局打造高质量领航企业,即行业超价值研发与生产企业,要求示范引领全社会,创造高质量。对首次获评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单位,分别予以300万元、100万元资助等等,形成全社会打造超价值的政策生态。 政策生态促成行业或产业链生态形成,产业超价值创新的生态圈化趋势,将使得产业形态、产业关联、产业动能发生着深刻变化,并对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形成深刻挑战,又将需要新的治理方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姆森教授,曾经详尽阐述了市场和科层两种治理方式,而经济社会学的领军人物格兰诺维特教授,则提出了另一种治理,即圈网治理,产业超价值创新生态圈的治理,应该接近于这种治理。 新的治理又需要新的政策,第一重要的政策是统筹行业核心技术力量打造共同超价值的政策,第二重要的就是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政策,主要政策内容可以包括:产品上市前技术的研发合作与合理竞争政策、知识产权界定与分配政策、制式与标准选择政策、政府的研发补贴、创新需求鼓励和提前采购政策。 产业超价值创新生态圈是新生事物,而且并不是正式组织,所以,又必须防止政策过度介入,以免揠苗助长或者步入歧途。 5.2 行业超价值发展模式 所有的内卷,都是所在领域内顶层设计中缺乏足够的超价值,或者原来的超价值渐渐退化成了普通价值造成的,解决行业内卷问题,必须让行业有打造行业产品超价值的能力,深圳市为推动行业及产业链质量提升,助力制造业提质升级,实施产业链质量提升“揭榜”计划,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以打通质量堵点、畅通供需循环为目标,提供重点突出的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提高行业发展的高质量效益。 深圳市的灵渠计划中的从上至下的“医疗行业”质量提升计划,笔者认为,要以超价值创造为导向,利用政府力量整合相关资源,规划与推进行业的超价值创造活动,用整合的资源包括国际、国内行业科研院所、高校力量、协会力量、咨询机构力量等,扶持行业头部企业,承担更多的行业超价值创造引领责任。 要大面积打造社会性一类超价值与二类超价值,政府需加强整合行业头部企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全方位的力量,规划与打造超价值,引领行业技术快速高质量发展。 质量策划与研发向品类集群、集中化成生态式发展,设立品类创新研究院,大企业主导也好,国家质量发展基金主导也好,为供给侧质量发展改革提供系统性与集群性源创新与源动力,为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也为系统性的品类集群产品互通互联、万物有机化互联奠定基础,建成一批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 如果行业没有超价值,行业内卷,要素使用效率与效益就会低下;没有超价值引领,行业发展混乱,形不成迭代阶梯;没有超价值,国民生活的质量获得感与幸福感将有更大的差距;没有超价值,数字化与智能化将会倒逼质量管理进入超价值时代,并且需要这个时代的质量理念与质量方法发生改变,最终也是走向超价值。 5.3 创造超价值的技术与金融生态 国内外企业现有的产品创新研发体系、方法有精益研发、智慧研发、IPD(集成产品开发)、敏捷研发、D/T(设计思考)、DFSS(六西格玛设计)、创造工程学、APQP、可拓学、TRIZ、ChatGPT、文心一言等,笔者认为各行业或企业集团要统筹整合适合本行业或本集团的方法,进行二次开发后再行部署使用这些方法,或向下由行业内公司或集团内子公司根据自己的需要剪裁部署,以提高研发质量与研发效率。 还没有研发体系或者没有用过研发方法与工具的企业,先挑一个适合自己的先用起来,如六西格玛设计、D/T都是容易上手、容易出效果,研发项目管理最近敏捷研发用得比较好,国内公司开发的软件也很多可选,如百度的敏捷项目管理平台iCafe、腾讯敏捷产品研发平台TAPD等,都可以用。IPD是大企业用得多。 现在也有一些协会在系统性研究这些研究创新方法、国产化这些工具与方法、推广这些方法,国家应该安排一些这方面的基金予以资助,工具、方法的投入不会很大,很推广应用到企业中去,收益将是指数级增长的。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新的研发技术创新工具与方法也将不断产生,将成为超价值创造的有力武器。社会与企业力量也需要部署更多力量去开发更多打造超价值的工具与方法。 金融生态方面,国家资本市场改革与金融制度改革已经在助推高科技研发与转化,后续可以尝试将识别为国家级或行业级超价值创造的企业分列出来,金融政策上单独管理与支持。 5.4 创造超价值的人才生态 产业超价值的打造离不开超价值的人才队伍,为华为突破5G技术的俄罗斯小伙谢尔盖,一是华为能慧眼识才,二是华为能管理好这样的天才,有能让天才出成果的人才管理制度,还有华为每年花巨资招聘的一些天才少年,都构成了华为超价值人才现象,都表明超价值人才在超价值企业中创造超价值的重要作用。当然,华为超价值人才策略更重要的还是建设能打造超价值的研发团队,如芯片的研发团队、鸿蒙OS的研发团队等。所以,企业层面要善于识别人才,善于组建与管理超价值团队为创造企业的超价值服务。 大学层面,国家要有超价值人才的识别与培养机制,一些对理论、技术与产业发展有天赋的学生可以根据国家的超价值科技发展规划进行定向培养,定向使用。 国家层面,把建设超价值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国高家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为创造国家级超价值服务。 企业也好,国家也好,都要营造健康向上、求实奋进的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生态,改革人才使用机制,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和潜能。 6.结论 质量管理时代已经进入超价值时代,超价值现象也在社会上不断出现,企业与社会都要善于识别超价值、超价值现象,总结超价值发展规律,中小企业、大型公司,产品研发创新都要有超价值意识,尤其是要针对行业的内卷,要用打造行业或企业超价值产品,并不断迭代的方式阶梯式发展来化解,企业定期识别产品体系中的超价值与超价值退化情况,视情况用邓小初先生研发的“超价值流退瀑布模型”重新规划超价值。超价值的创造需要超价值的政策支持与管理,也需要的产业超价值发展模式与超价值的人才。 超价值理论也同样能适用于国家政治经济治理的宏观、中观、微观各层面。 参考文献 [1] 何桢 .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 [M](第三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20. [2] 谢宁 . 智慧研发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3] 深圳市政府 . 深府办规〔2023〕3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打造一流质量品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2023. [4] 刘国政 郭宇靖 蔡馨逸 李汐萌 胡正航 .警惕电影业三大“畸形现象”. 《半月谈内部版》第3期 .2019. [5] 田峰.研发数字化转型第三跳:智慧革命 .安世亚太官方微信公众号. 2023. [6] 林雪萍 .中国质量十问 .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官网. 2021. [7] [英] 杰夫·坦南特 .六西格玛设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8] 田峰.精益研发2.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9] [美]摩根(James M.Morgan), [美]莱克(Jeffrey K.Liker).丰田产品开发体系.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0]张文魁. 产业创新生态圈的治理特征及政策要点. 中国发展观察。2021. [11] 侯建国. 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求是.2021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szdengxc@q.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