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营销诊所 > 麦当劳的软肋

麦当劳的软肋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2-10-10, 作者: 段燚, 访问人数: 9351


7 上页:第 1 页

  健康意识必将垃圾食品赶出食谱

  近年来,“欢乐美味”的麦当劳在欧洲遭受大规模抵制,并被反对者说成是彻头彻尾的“垃圾食品”。说麦当劳出售的是“垃圾食品”不无道理,美国一些营养学家也作出过类似评价。营养学家对一份麦当劳快餐的食物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中脂肪占总能量的36%至52%,而蔬菜含量过少,一个汉堡中顶多夹一点少得可怜的生菜和酸黄瓜,纤维含量也很低,非常不利于消化吸收。麦当劳们制造的是名副其实的高热量、高糖分、高胆固醇、低营养食品。还不止这些,美国作家艾瑞克·施罗瑟的《快餐国》一书中批露,制作汉堡包的主要原料牛肉饼都是用碎牛肉制成的,而美国1/4的碎牛肉来自于不能再产奶的乳牛,这些牛很可能是病牛或携带抗生素残余物,对食用者的健康可能造成严重的威胁。有一则漫画上画着汉堡、热狗、薯条、冰淇淋这些快餐,旁边写着:“我们杀死的美国人和香烟杀死的美国人一样多。”意识到这些的人们必然会“杀死”这些“垃圾食品”。利用这个契机,中式快餐应大打健康牌,融中国的饮食文化精髓与现代营养科学于一体,锻造出远较汉堡、薯条健康、有吸引力的中式快餐来。

  模糊的竞争战略将失去优势

  战略管理大师麦克尔·波特认为,企业只有在差异化和成本领先战略中进行选择才能营造竞争优势。显而易见的是麦当劳们提供的餐饮服务已高度趋同,他们在成本上也不具有优势。象肯德基的一口炸锅就抵上一部桑塔纳的价格,这些都要由消费者付帐。中式快餐不仅可以在服务中营造鲜明的定位差异,还要在成本领先上下功夫,这样一定可以培育出优势来。

  人力资源管理的僵化

  麦当劳、肯德基的雇员无论学识高低,都要从基层做起,并逐级升迁,这更类似于官僚体系,影响了雇员发展的望景。虽然麦当劳有汉堡大学,但它除教会员工机械的工作程序外,不提供任何其它方面的培训,员工一旦离开麦当劳,掌握的技能则毫无用处。另外,麦当劳提供的报酬也很低,有3500万曾在麦当劳工作的雇员拿的是美国社会的最低工资。因此麦当劳们的雇员满意度、忠诚度都很低,工作积极性也受到限制。对高素质的人才来说,麦当劳们也缺乏吸引力。快餐业将来的竞争,归根结底体现在人力资源的竞争上,谁有更优秀的人才,谁更能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谁就能更胜一筹。

  管理中也存在漏洞

  别以为麦当劳们的管理就无懈可击。今年,一连串的事件暴露了麦当劳们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江南时报》报道:美国一11岁男孩吃麦当劳竟吃出活蛆;《羊城晚报》报道,一客人在麦当劳餐厅深圳有限公司信兴分店就餐,在可乐的吸管中吸出膏状淡绿色异物,并出现食物中毒;上海《青年报》披露:上海本市在进行现制杯装、蛋筒装冷饮的专项抽查时查出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细菌数超标,奶昔或冰淇淋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不符合要求;《北京日报》报道肯德基有4万公斤土豆泥粉被中国查出漂白剂超标并予以退货处理;必胜客被发现把客人用剩的番茄酱兑满,然后拿给下一个客人食用;《北京青年报》转载《现代快报》报道:有关部门查明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下属的17家餐厅,将平均每日产的7000多公斤对人体有害、已不能再食用的废油,卖给个体非法加工厂进行加工,这些“毒油”经所谓的“加工”后去向不明,极有可能又回流到当地的餐饮行业。凡此种种,暴露了麦当劳们决不是无懈可击,中式快餐在管理的完善方面完全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做得更好的余地。

  找到了麦当劳们的软肋,就会发现这些快餐巨人并不可怕。“颠覆”麦当劳不是梦,中式快餐的春天也终会到来!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单位:武汉市武珞路114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2000级企业管理,电子邮件: duani@26.net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7篇)
*麦当劳“Redbox”彼岸花开 (2007-06-13, 《成功营销》,作者:陈捷)
*麦当劳服务的高效秘诀 (2006-12-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马瑞光)
*从“麦当劳”不卖“红烧肉”谈起 (2006-06-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齐渊博)
*麦当劳乱了! (2004-09-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纲)
*诊断卖当劳(一) (2004-02-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纲)
*肯德基、麦当劳,殊途共赢 (2003-11-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马成)
*麦当劳:如何祭起“价格神器”? (2003-09-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钟超军)
*麦当劳之痛:事故频繁,可感知的品牌质量被破坏 (2003-09-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麦当劳:请珍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 (2003-07-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游昌乔)
*金色拱门的特许经营解读 (2003-03-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钟超军)
*坎塔卢波挽救麦当劳 (2003-02-19, 《环球企业家》,作者:叶南)
*麦当劳的问题 (2002-12-25, 《智囊》,作者:宁敬)
*去麦当劳、肯德基到底吃什么? (2002-08-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会亭)
*解开麦当劳的行销之钥 (2001-03-30, 突破杂志,作者:范碧珍)
*麦当劳:用方便创造财富 (2000-12-04, 《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十一期,作者:陈胜)
*“红高粱”再次挑战麦当劳 (2000-10-12, 生活时报,作者:陈君)
*中国快餐业:投资不能急功近利 (2000-10-12, 《中华工商时报》)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2 0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