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三维透视 > 中国营销界何时才能做到本色营销

中国营销界何时才能做到本色营销


经济观察报, 2002-12-04, 作者: 郭立新胡志刚, 访问人数: 6925


7 上页:困境的根源

何谓本色营销?

  本色营销可以从“三个中心”的角度来理解。

  首先是产品的中心地位。中国的市场现状决定了我们必然要在梳理营销的本质时正视这一点。商界存在着一种片面夸大营销功能的倾向,认为做产品不如做营销,做终端不如做渠道。但事实上营销概念只是由功能诉求派生出的附属品,产品是厂商与消费者发生联系的物质基础。产品的性能、质量直接与消费者的利益紧密相连,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是第一性的,营销是第二性的”。以次充好,以劣充优,欺瞒和坑害消费者的现象在中国仍屡见不鲜,有时甚至还是行业性的问题,譬如“南京冠生园”事件等。

  其二是消费者的中心地位。营销的本质是沟通,其目的是为消费者创造利益。在与消费者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必须切实将消费者放在平等的地位,厂商有义务将尽可能真实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与实现机制主要有两个:法律制度和市场制度。

  产品创新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消费者的需求一般可分为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审美需求,产品创新的导向一定是首先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并准确预测其潜在需求,进而引导消费需求向更高的审美需求发展。正如菲利普·科特勒在他的伟大著作《营销管理》中指出的那样,“消费者购买的基础是能感知的价值”。臆造的或是时髦的概念消费并不能带给消费者实在的益处,自然也得不到日趋理性的消费者的青睐。营销必须最大程度地帮助消费者降低其购买的交易费用,顾客忠诚度是对营销成功与否的最后检验。

  第三个中心是管理制度的中心地位。从营销本身而言,创意和策划的科学性,执行过程的延续性,效果的评估性,这一整套营销流程必须建立在管理制度化的基础上才可能规范化、职业化,进而走出“整体性的困境”。营销只是企业行为的一部分,对于今天取得成功的公司而言,企业不是一群不同部门的随意组合和一些不同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管理核心业务的系统。

  本色营销理论的发展是:实际上一切现代营销理念其实都建立在本色营销基础上。

  “过时了”、“我们要求新”,习惯于用“时髦”一层又一层地遮饰本色的人们会提出这样的批评。可是,只要我们仔细地回顾一下现代营销的理论与实践在西方发达市场的发展史,我们就会得出一个结论:现代的营销理念,从以产品为中心的4P理论到以消费者为导向的4C理论和建立在4C基础上的“整合营销传播”,都不是对本色营销的简单否定,而是对本色营销的继承与发展,是否定之否定,即在新的高度上对消费者的中心地位更为重视,对产品、对技术、对创新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4P”理论——产品(Production)、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是以生产为中心的营销观点。它强调厂商“生产-消费”、“生产者-消费者”的全过程。“4C”组合理论,包括Customer(顾客的需求和期望)、Cost(顾客的费用)、Convenience(顾客购买的方便性)以及Communication(顾客与企业的沟通),则从顾客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观点,它强调厂商的换位思考,即“消费-生产”、“消费者-生产者”的全过程。从理论的嬗变中,我们可以看到,4C组合不是否定产品,而是产品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期望;不是否定价格,而是更为强调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消费者的购买力。这是一个双向成本的概念,即顾客的交易成本(含消费成本)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成本的全面考核,突出了让渡价值与消费者剩余最大化的平衡;不是否定通路,而是在尽可能便利的地方为顾客提供尽可能多、尽可能优质的服务;不是否定促销,而是改变将消费者看成是被动接受者的观念与做法,加强资讯和情感上的沟通,加强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流。现在流行的“整合传播理论”则更为重视从综合的制度和系统的角度来评估整合的增加效应。因而,营销理论的发展不是远离了产品、消费者和制度,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强调了产品(或服务),强调了消费者利益,强调了制度和系统的作用。

  西方营销理论的发展是与具体的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的,是时代的产物。它既不是为求新而求新,也不是人们的灵光乍现,妙手偶得。从传统营销到今天的整合营销传播,西方营销的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西方国家在工业化生产、科技信息化,以及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的进程。譬如,4P理论的产生是基于西方工业化生产的经验总结,这一点,我们在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而4C理论应运而生的时候,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已经普遍超过50%,甚至高达70%以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升温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也是顺应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总特征和总要求。

  原文发表于《经济观察报》2002年12月2日第85期

1 2

       本文由 经济观察报 授权转载,版权属于原出版人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5篇)
*中国营销界的福音 (2009-11-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梁胜威)
*非理性繁荣的反思——“本色营销”视角里的中国营销批判 (2003-03-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志刚)
*本土化思维:中国营销业的救赎 (2002-12-24, 经济观察报,作者:黄茂军)
*营销本质世纪之辩 (2002-10-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方钧炜)
*中国营销离国际化还有多远 (2002-01-24, 中华企业内刊网,作者:徐滨)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0-18 05: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