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素质与企业家方法 7 上页:第 1 页 四、中国企业家的双层使命。 近来,业界注意到,中国两家成功的企业在企业家问题上形成了一个对比: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接过了接力棒,联想走进了一个被称作为“后柳传志时代”或者说“杨元庆时代”。而同样声名显赫的海尔,则仍然无法为张瑞敏之后的海尔推出新的领军人物。 但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里。问题是柳传志为联想,张瑞敏为海尔留下了什么?如果柳留给联想的遗产仅仅是他的经验(这些经验只能与具体的环境相匹配),那么,杨少帅仍然必须对企业进行重新定义。这事实上还是一个“零和游戏”。如果,张瑞敏能够为海尔打造一个能经历风雨的健全机体,则后张瑞敏无论是谁,都可无虞。 令人玩味的是,两家企业有着相似之处。无论是联想的“两五理论”、“确定黄土夯实了,撒腿就跑”,还是海尔的“日清日高”、“斜坡理论”,等等。在管理文化上,这些朴素的话语,都带有鲜明的张瑞敏语录,柳传志语录特征。不可否认,这些经验总结,都充满浓郁的个性魅力和闪烁着东方智慧的光芒。但是,对于他们的后来者,可调配的资源仍然乏善可呈。因为,最终决定他们应对国际竞争的不可能是这些在经济转型时期留下的“实用主义”的大白话,或者说创业文化。 如同“救亡”与“启蒙”的时代变奏一样,中国企业家肩负着双重使命。第一,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激烈的竞争中让企业走向成功。大多数第一代企业家都具有这样的传奇性,他们在有意识无意识之间让企业烙印上自己的个性。作为许多仍活跃在市场上的企业开创者,第一个使命的荣光让他们长久的成为企业的象征。第二,夯实企业的基础,塑造企业的素质。企业家的素质不等于企业的素质。在过去的100年间,企业竞争的环境和重点都在不断的变化,企业赖以制胜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也在不断的变化。伴随着变化的是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应变素质比企业家的应变素质更为重要。肯定的说,如果没有制度作为一种机制存在,这些经验式的语录还不足以支撑企业持久的变革需求。 五、企业家方法 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变通机敏,善于把捉机会的中国人来说,我们并不缺乏企业家精神, 甚至还有些过剩。我们缺乏的是企业家方法。为什么制度化的管理难于在中国企业中确立,我们就必须清楚制度约束的是什么?制度化的管理要求企业家作为一种方法存在,而不是作为一个个性化的精神张扬。这对于许多中国企业家而言,是难于接受的。在一期CCTV-2的《对话》节目中,一位大型国企的领导人很自豪的说:“韦尔奇在中国的企业制度下一天也工作不下去。”其实,我们更应该问:“在GE的管理制度下,中国的企业家能够工作下去吗?”叶公好龙的态度,只能让我们的强企梦永远停留在梦中。 下面,我们对企业家方法进行一番梳理: 第一,企业家方法要求企业家以道德支撑风险。企业家道德不仅仅是作为个人素质的水平,而是特指企业家是否遵循商业逻辑行为。一个职业的企业家如何对股东、客户、员工,乃至社会负责,这是企业家运用方法必须竭力达成的。而企业家精神则侧重于在企业开创、危机时候,且容易满足企业家个人的成就感。这种意义上的成功是不可能上升为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家精神导致企业家个人的成功,企业家方法生产企业的持久繁荣。 第二,将个人的认识演化为企业的素质。企业家个人的独特认识,往往具有超越不确定因素,创造企业辉煌的能力。但这并不代表企业的素质。企业的素质表现为企业作为一个——以产品和服务满足变化着的需求,并以获取利润为目标而存在的——社会化组织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它一种作为组织的集体的素质和系统的素质,是其追求使命感和终极目标的团队和文化的素质,或者说,企业素质是企业作为一个有机体自我生存、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 第三,将经验感悟上升为人性化公理。对任何企业而言,创业者对企业开创时期的领悟和认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这个经验认识只有扩展为企业全体所接受,内化为企业自身的素质,这才具有超时代的意义。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25-4701918-894,电子邮件: zhigang.hu@16.com 胡志刚本色营销(http://www.emk.com.cn/column/huzhg/)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