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王金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海王金樽这个孩子不容易呀!”这是我原先的同事——叶茂中先生的原话,这声叹息发自2001年底,我那时是海王的项目总监,我和叶茂中为海王金樽2001年在市场的表现感到十分欣慰,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一个食准字的产品,在我们的操作下让中国99.9%的人以为是保健品;年销售额1.7个亿;作为海王的“长子”,它对塑造海王品牌大厦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是的,一切都预示着2002年会是一个大丰收。 危机总是在自我陶醉以后出现,2002年4月,海王牛初乳随着一支释小龙的广告片就匆忙上市,又是一个食准字产品,跟海王金樽一样,在没有拿到保健品批文的情况下就匆忙上市了。5月,海王金樽在湖南因为批文和广告问题被停销,随后,全国大部分市场的海王金樽停销,紧接着,证监所对海王股份进行考核,弄得股市一片哗然, 7月海王牛初乳北京经销商要求退货(海王牛初乳在北京三个月才销了20万的货),全国经销商信心受挫。7月底,笔者和叶茂中在海王金樽2002年下半年的策略上意见相左,发生冲突,愤愤然被迫离开“战斗小组”,一切的不顺利都集中在这几个月。除了6月份拿到海王金樽的保健品批文外,海王金樽的各种问题一直被搁浅。 是的,我承认我有责任,如果我坚持我提出的营销策略,说服叶茂中和海王决策层,一步一个脚印走下来,海王金樽不至于是今天这个不冷不热的样子。今天,借助这个平台,是时候是抛出我当初的想法了。 建议1:给金樽加个“金樽” 消费者之所以不信任海王金樽,跟产品的份量有很大关系,一个质量不到500克的东西,要价3百多块,拿在手上轻飘飘的。送礼吧,感觉不实在;自用吧,又感觉不划算。 针对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我提出的建议是:海王金樽的整个大包装大小不变,产品实体分量不变,缩小盒内小包装,腾出一个空间,放置一个重约200克的铜制“金樽”(成本在20元以内)。这样一个提升份量的东西,有三个好处:首先重量上有厚实感、会让消费者觉得值,其次卖金樽送“金樽”,产品和赠品搭配的非常巧妙。最后,这个金樽采用铜制,三脚、扁口。非常象古代帝王的酒樽。每年内置的“金樽”款式都在变化,这样的金樽肯定具有一定的收藏和欣赏价值。 建议2:给金樽造个弟弟叫海王银樽 金樽太贵了,三百多块呀,抵得上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普通消费者哪舍得花钱购买?如果有一款产品是海王金樽的衍生产品,它既不和金樽的高端市场有冲突,同时又能覆盖中、低端市场,那么,应该很有卖头。正如金六福酒延伸出三星、四星和五星,其目的无非覆盖高、中、低端市场。使其产品被更多的人群消费。 海王金樽如果是哥哥的话,那么他的弟弟毫无疑问应该叫海王银樽。如果哥哥的目标消费群是月收入4千以上的都市白领,那么弟弟的目标消费群就应该是月收入1000元左右的蓝领阶层。当然,弟弟的身价最好在80元左右,一次用量也只要8元以内。相信这样价格的海王银樽会获得蓝领阶层的青睐。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