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了福星酒,运气好不好 在沉沉夜幕之下,树影婆娑。一个黑影从一栋高楼的一扇窗户潜入室内。入室者机警地四外审视一番之后就摸向屋子一个角落的保险柜。一番手脚之后,柜门开了。借助昏暗的光线,可以看到保险柜内是一打打厚厚的钞票。一只黑手伸向这些钞票。就在这时,突然屋内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神秘的身影一震,迅速后退,从打开的窗户消失了。镜头转向屋子的另一边,一张床上原来躺着一人正痛苦地不停咳嗽。镜头再移向床头柜,上面隐约有一盒香烟。镜头移近、放大、定格,看清原来是一盒“福星烟”。这时再打出广告标语:“吸了福星烟,运气就是这么好”。当然,此时黑暗必须消失,代之的是福星烟发出的金光——要不怎能衬托“运气”呢! 这是我的一则广告文案,但明察秋毫的您一定已经看出来了,这则创意可不是为了促销香烟,而是致力于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公益公告。如您所知,吸烟导致伤身(咳嗽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而已)乃是无待蓍龟的因果关系。即使利用事物的两面性把吸烟偶尔带来的好处摆在面前,也只会更加深大家对其危害的认知,广告受众决不会傻到真在“福星烟”和“运气”之间划个等号。 或许您已发现,前阵子曾热播的金六福福星酒广告(打手机的男人篇)与我这则福星酒广告如同出一辙。在此广告中,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一边打着手机,一边阔步前行,显然他没注意到在面前有一个张开囗的阴井。慢镜头中,男士的脚迈向井囗,眼看事故就要发生,一个检修工人的头伸出井口——一个大特写:又黑又亮的皮鞋结结实实地踩在黄色安全帽上。此时,旁白响起:“喝了福星酒,运气就是这么好。”既然如今克隆是一个时髦名词,我就暂不以学习其创意为耻了。况且烟酒不分家,烟酒广告之间出现些许雷同也不算奇怪。只是想到福星酒广告决非公益广告,而是商家花了大把银子希冀扩大销售的商业广告,我倒有点迷糊了。同样如您所知,过量饮酒可能导致神志不清,甚至行为失控。福星酒这则广告恰恰能增加我们对这种常识的认知——不是喝多了福星酒,又怎会连眼前张着大嘴的阴井和警示标志都看不到?又怎会踩了别人的脑袋都不自知呢?想想那神志不清的打手机男人形象,在广告中似乎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酒气了,更觉得酒喝多了真是没运气。 广告战略需要延续性,因此我想下次福星酒广告可以来这样一个创意一致的“驾驶篇”,延续这种“福星”说辞,而且可以做到更有视觉冲击力:一辆超速且曲线行驶的赛车从山路跌下山崖,司机却安然无恙地从汽车残骸中潇洒地走出(切不可狼狈地爬出来),在汽车爆炸的火光映衬之下满意地对镜头说:“喝了福星酒,运气就是这么好”。 Rosser Reeves老先生教诲我们广告人,广告只有确立了一个独特的销售说辞(USP)才能发挥威力。应该说福星酒就找到了一个很独特的说辞,为其品牌附加了一个特别的精神利益层——“好运气”,也开拓了酒文化的一个新维度。如果传播成功,能和白酒市场上厮杀的众多品牌树立鲜明的差异,达到割地封候、占据市场的目的。但为什么其广告传递的信息会象上文所说的那样,可能被消费者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以致产生负面的效果呢?这就要从广告的编码和解码来解释了。 广告创意是对产品特点进行提炼,并将其转化为可以通过媒体传播、易于广告受众理解的信息的过程,这种由实体到信息的转变就是广告的“编码”,它体现的是广告人的思维方式。广告要发挥促销的效果,还必须通过媒体和广告受众接触,并经过广告受众的吸收和提炼,形成对产品的印象和态度,诱发购买行为,这个就是广告的“解码”过程。解码的结果如何,受广告受众思维方式的影响(见下图)。广告人的意图经过媒体传播,在编、解码的两个过程中,由于双方思维方式不一定一致,受众不会按照广告人的安排去解码,对产品生成的印象和态度可能就不同于广告人希望达到的,于是就出现了偏差。正如福星酒的上述广告,编码的本意是希望通过打手机的男人平安避过意外,来传递喝福星酒可以带来好运气的信号。但按照人们的惯常思维,对该广告解码后倒会加深酗酒有害的印象,激起负面的联想。这是编、解码出现偏差的典型例子。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